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耕牛的极度缺少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冶铁技术的落后D.小农经济的局限
2021-08-27更新 | 372次组卷 | 39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中唐以后,南方各个丘陵山区大量垦辟茶园,不少农家以栽茶、种茶为生,称为“园户”。陆羽《茶经》的记载表明,唐代的茶树栽培、茶叶采摘和培制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可见,这一历史时期
A.经济作物的生产得到发展B.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
C.民营手工业实现规模经营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2021-08-03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2023届高三高考质检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2021-07-08更新 | 9479次组卷 | 100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选择题天天练(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武帝时期实行严格的盐、铁、酒类官营政策。汉昭帝即位后诏天下贤良文学,问民间所疾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汉昭帝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政策。这一变化
A.实质是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政策调整B.有利于推动西汉商品经济全面繁荣
C.标志着传统重农抑商政策重大转变D.推动私营手工业自由佣规模扩大
5 . 据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铭文记载,裘卫是管理皮裘的官,他看中了贵族厉所占有的位于昭太室东北的田地,提出用自己的五块田交换其四块田,厉当场同意,由三有司(西周职官)踏勘田界。由此可知,当时
A.井田制松动B.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
C.周王室衰微D.社会动荡瓦解原有体制
2021-06-02更新 | 622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新唐书》:“永徽(唐高宗年号)中……分田其后豪富兼并贫者失业,于是诏买者还地而罚之。”《宋史》:“公田最为民害,捻怨召祸,十有余年。自今并给佃主,令率其租户为兵。”由材料可知
A.宋代继承了唐代的土地政策B.“土地”是古代政府赋税的保证
C.土地政策的调整与农民的反抗有关D.现实问题影响着土地政策的制定
2021-06-01更新 | 353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明中叶开始,位于江南三角洲低地地区的小农从事养蚕和制丝业,位于微高地地区的小农则从事棉花种植和棉织业。他们通过为该地区城市繁荣的纺织业(丝织业、棉织业)供给原料和中间产品,得以贴补家计中的不足部分。随着人口的骤增和无数中小城市的形成,江南三角洲地区开始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现象,不得不从外部输入稻米。从此江南将粮仓地位让给了新开发的湖广地区,自己则继续发展为商业和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的中心。

——摘编自吴金成《从社会变迁视角对明中期史的再认识》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英国掀起了开凿运河和修建铁路的高潮,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成为著名的运河、铁路枢纽。1839年反谷物法同盟在曼彻斯特建泣,同盟人员进行了大量宣传鼓动工作,创办刊物,要求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全英进行反谷物法的演讲、游行示威。1846年皮尔政府废除《谷物法》后,英国从国外市场大量进口小麦。当粮食歉收、谷物价格上涨发生骚乱时,政府便会发出命令严禁囤积居奇,采取措施规范谷物交易。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不仅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

材料三   2020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20214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摘编自央视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中叶江南三角洲地区粮食出现严重短缺的原因,并简析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采取的措施。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的现实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中叶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推行税粮折银制度改革,此后田赋折银不但在地域上,而且在折银种类上,抑或在折银的比例上都出现了扩大和提高的趋势,至万历初年,田赋折银率达37.43%。这一改革
A.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D.促进了白银官方货币化进程
2021-06-01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以下是有关文献中关于神农氏的神话传说,据此可推知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墟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淮南子》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义》
A.神农氏所处时代已有了原始农业B.神话传说不能反映历史的真相
C.抵御疾病毒伤是先民的首要任务D.人们开始从频繁迁徙走向定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与汉唐相比,宋代不完全依靠田赋地税作为国家收入。因此,宋朝以经济力量支撑国家统治的方式,堪称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可行主要得益于
A.缴纳岁币以换取边境的和平B.土地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
C.二府三司制提高了行政效率D.社会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
2021-05-08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