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商代青铜器铭文中有很多赏贝、赐贝的记载。除了大量天然海贝之外,考古发现还有石贝、骨贝、蚌贝,甚至还有铜贝;小型墓葬群除一座墓出土贝83枚外,其他墓以出土贝一枚或数枚居多。这一现象
A.表明贝主要为贵族使用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凸显了青铜工艺的进步D.促进了长途贸易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真题 名校
2 . 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们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019-01-30更新 | 882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安徽卷)
3 . 自宋以后,江南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的人口不断迁往全国各地。他们每迁移到一处,往往能发挥江南人的巧思和才智,从而成为地方社会中的显赫角色。这一人口走向(     
A.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发展B.对迁入地的发展颇具影响力
C.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繁荣D.体现出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4 . 唐代开元年间,政府实行“和籴法”,即政府出钱向民间购买粮食。但中央政府命令江南各州的租米折成布匹运输到长安,用作在关中“和籴”的本钱。据此推知(     
A.京杭运河成为运输干线B.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C.江南地区粮食严重歉收D.政府利用市场调节供求关系
2023-03-31更新 | 52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2023届高三高考质检卷(三)历史试题
5 . 明初法定的流通货币是铜钱和宝钞,后来民间交易多用白银。明中叶以后,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应运而生且流通日广。会票的产生和流通缘于
A.一条鞭法政策的推行B.长途与大宗贸易发展
C.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D.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2021-05-05更新 | 1118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下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时期内容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秦汉耧车
选种、育秧

A.政府重视生产工具的发明创新B.注重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C.不断推进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D.农业生产重视精耕细作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产,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中国人口发展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朝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简要评价。
2016-11-27更新 | 5043次组卷 | 4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白泽湖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许多著名市镇,这些市镇中的居民,“以机为田,以梭为未”,靠近这些市镇的村坊居民,也大都以种桑养蚕和纺织为生。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隋唐B.两宋C.元朝D.明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2019-01-30更新 | 2621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5届安徽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2019-01-30更新 | 3779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5届安徽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