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书》载:“卜式,河南人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鱼卖也……安邑千树枣……渭川千亩竹这反映出汉代
A.传统农牧业十分发达B.农牧业生产规模大
C.商业影响农牧业生产D.土地经营方式多样
2 .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以唐玄宗天宝三年的长安为背景,还原了唐朝长安的全貌和社会的烟火气。原著作者马伯庸称“我觉得长安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古代城市,全世界的人都汇聚在这个地方,真正这种文化最大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它文化表层下所隐蔽的这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以下场景不可能在唐朝长安出现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D.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从张骞通西域到“一带一路”,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我们或将发现,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摘编自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阅读材料,自行选取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我国冶金史专家韩汝玢指出,“中国古代工匠在公元前5世纪发明出液态生铁铸造技术,并创造出改善铸铁脆性的退火工艺,使广泛使用生铁成为可能”。这一技术成就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是
A.推动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B.使冶铁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有利于社会制度的转型
D.促进了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
2019-11-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往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统计,汉武帝时,在全国27个郡国设立了36处盐官,置铁官令和铁官丞具体负责。这反映了西汉
A.政府加强干预操控经济
B.盐铁行业发展迅速
C.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滞后
D.重视解决民生问题
2019-10-23更新 | 260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下自测考试(五)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关于汉代南北方的几项统计数据。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北方南方
两汉粮食亩产量(市斤/市亩)96.4864.32
两汉治水活动(次)47(陕豫晋冀甘)7(川苏皖浙赣闽)
两汉户口数(万户)1122274
西汉郡数7429
A.南方耕地面积远低于北方
B.北方是当时经济发展中心
C.中央对南方的控制比较弱
D.北方人口出生率高于南方
7 . 隋唐时期,相当数量的工商业者的经营模式是“前店后坊”制。据《集异记》记载,唐代长安通化门长店车坊招募的工匠,“闭户屏人,丁丁不辍”,工作到“及晓”。长店车坊出现的这种现象
A.体现出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
B.反映出手工业生产的灵活性
C.表明唐朝交通运输业最发达
D.说明当时社会消费需求旺盛
8 . 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
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形成
2019-09-29更新 | 949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市镇类型管理模式代表
一般市镇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
交通要道市镇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苏州府汾湖镇
一些富裕市镇设课税司掌收商税松江府唐行镇
规模较大市镇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吴江县盛泽镇
钞关、港口市镇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常熟县福山镇
A.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
B.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C.蕴含了近代经济管理方式
D.保障小农生产的稳定性
2019-09-25更新 | 774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下自测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
A.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B.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2019-08-29更新 | 394次组卷 | 2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