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领土制的周代,官营手工业就已存在。其时,主要生产封建贵族奢侈品和军用品。而到了西汉,官营手工业出现了重要变化,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逐渐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如制盐、冶铁等。……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以期获得稳定财政收入。

材料二   在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凡属皇室宫廷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需要的产品,都由两监组织供给。两监是手工业的精华所在,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西汉时期官营手工业与周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020-04-01更新 | 1245次组卷 | 64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周考)(一)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487年明孝宗即位后,丘浚上书建议政府“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而一权之以银。”明孝宗采纳该主张有助于( )
A.国家开始发行大明宝钞B.朝廷各法令的推行
C.官府海外贸易的兴起D.白银货币化的发展
2020-04-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4 . 以下先秦古籍记载的事件反映的实质是(     
时间事件
公元前712年周桓王以王畿内之田交换郑国田地
公元前580年晋大夫卸至与周争鄙田
公元前574年晋钟绮夺夷阳五田,御荤与长鱼矫争田
公元前533年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
公元前528年晋邢侯与雍子争部田
A.贵族之间为田地争斗诉讼层出不穷B.原有土地制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C.周王室在政治上的地位正日益衰微D.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分封制走向解体
5 . 1950年发掘的战国魏墓,曾出土了七十多件铁制兵器和九十多件铁制生产工具,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锄、铲、镰等。该发掘表明战国时期
A.封建小农经济已形成B.铁制工具得到了推广
C.官营冶铁业发展迅速D.农业的耕作效率提高
2020-03-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卷(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唐之王仙芝冠以“天补平均大将军”之名,宋之王小波起事时从“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为号召,明之李自成亦以“均田免粮”为号召,清季之粤匪则收田亩制度为蛊惑固非然也。古代农民起义的这些诉求集中反映出
A.实现“耕者有其田”有利于社会稳定
B.统治者“不抑兼并”使经济严重衰退
C.土地兼并导致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土地私有制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世纪的中国与西欧,在食物骚乱(由食物问题所引起的群众抗争)方面有相似之处。西欧的食物骚乱,发生在对食物供给的新要求取代旧要求之时;新的市场结构和新的经济意识形态,受到正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国家的支持,而生产组织和技术方面的变化,带来了食物供给与流通的新渠道。明清时期的中国,小地区内的和长途的商业性粮食流通的扩大,是各地区经济内部多样化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专业化的一个方面;收成的波动加深了对市场上的粮食依赖,同时又加强了对市场以外粮食的要求;当商人、富户和国家不能使仰赖他们所控制的粮食为生的人们以其熟悉和能够接受的条件获得粮食时,食物骚乱就出现了。

——摘编自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


联系所学知识论证材料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0-03-1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卷(五)文综历史试题
8 . 氾胜之强调坚硬强地黑垆土耕后必须及时“平摩其块”,“勿令有块”;土性松散的土壤耕后必须“蔺(镇压)之”“重蔺之”。“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对精耕细作的重视B.生产工具的革新
C.农作物产量的提高D.耕作技术的进步
9 . 从南宋楼臻《耕织图》始,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而它们基本上又是以“江南”为具体描绘区域的(如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B.经济文化格局的影响
C.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D.汀南耕作技术最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代《太函集》记载了嘉靖年间商人朱云治经营制铁业的活动:“朱处士云治,字天铎,海阳(安徽休宁县)新溪人也。……从兄贾闽,盖课铁冶山中,诸佣人率多处士长者……业大饶。”据此可知,明朝中后期
A.工场手工业比较发达B.雇佣劳动现象较为普遍
C.商业资本流向有所变化D.民营冶矿业开始发展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