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中期,欧阳修上书对当时的茶盐禁榷制度建言:“为今议者,方欲夺商之利,一归于公上而专……专而反损”,“夫欲十分之利,皆归于公,至其亏少,十不得三,不若与商共之,常得其五也。今为国之利多者,茶与盐耳”。他主张
A.分利于商人以增加财政收入B.改变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C.取消对商人茶盐经营的限制D.加强对茶盐经营的管理
2021-01-24更新 | 744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北魏时期的均田制,奴婢可与良人(自由农民)同等受田;隋代的均田制则取消了奴婢受田的规定。这一调整旨在
A.推动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革赋税征收的制度
C.打击士族阶层的势力D.强化对奴婢人身控制
2021-01-01更新 | 227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示范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3 .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州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20-12-29更新 | 748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某研究文章在叙述旧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徽商兴起时作了如下表所列的分析。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各项中与该叙述情形最为相似的是(  )
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
物产丰富,盛产竹木、茶叶、陶土;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
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

A.古希腊因独特的自然条件而进行大规模的海外贸易活动
B.中国唐宋以来因制瓷业的发展而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C.15世纪的欧洲因为旧商路的阻断而转移商路和贸易中心
D.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为积累原始资本而开展殖民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毛坦厂镇明清老街,东西走向全长约1300多米。当时老街两旁商铺林立,商旅辐辏,是周边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也是明清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下面关于明清商业,说法正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
C.白银成为主要货币D.商帮是具有血缘性的商人群体
2020-12-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往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诗人毛珝日:“竹罾两两夹河泥,近郭沟渠此最肥。载得满船归插种,胜如贾贩岭南归。”据此可知,宋代
A.商品经济繁荣发展B.农产品呈现商品化趋势
C.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梦粱录》中记载了南未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     
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 D.宋代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2020-11-1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朝万历年间常熟县令根据吴中风俗总结经验:“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懦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五而无劳,豪猾之民为之。”这一材料表明当地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分配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独具特色的地域分工已初步形成
2020-10-22更新 | 990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洲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
A.政府社会控制加强B.坊市制度日益完善
C.重衣抑商政策瓦解D.政府市场观念变化
2020-10-13更新 | 254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资本多采取分股合伙的制度。一方面,有“自备工本,赴窑开采”的“窑户”,有协助“窑户”管理窑务的“掌相”和“管账”;另一方面,有受雇佣的“窑夫”以及担任技术指导的“作头”。这一现象反映了
A.西方企业管理模式传入B.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D.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