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据史料记载,自永嘉到元嘉年间(公元313年~公元450年),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入。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B.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
C.南方经济开发具有人力资源
D.南方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
2 . 据史料记载,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这说明隋朝
A.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D.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
2017-05-09更新 | 835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北省应城市科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五十八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
A.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
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
C.显示朝廷的威严
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出处铭文
《元和四年壶》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
《永和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辰造□□□钟,重□□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宜用
《延熹钟》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钟,廿二斤。直(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

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
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
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
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
5 . 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每于驿边起居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赀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远年老,惑不从戎,即家贫破,及如故,即复盛。”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唐代
A.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B.工商业经营获利巨大
C.官员从事商业经营
D.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B.美洲农作物的引进
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D.生活习俗逐渐改变
7 .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人口增长B.稳定地方秩序
C.完善政绩考核D.增加政府收入
2016-07-26更新 | 156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届湖北松滋二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12处设有市舶使,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了市舶条或市舶法,进出口货物达3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清朝)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用白银为计算单位。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变质、易分割、价值高等优点,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9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 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D.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是某学者整理的宋、明两代经济状况比较表(部分)
宋(960—1279年间)明(1368—1572年间)
钱币铸造量(全国)26,000万贯400—600万贯(约等于宋代熙宁年间一年铸造量)
劳动力价格(江南地区)技术劳动力(月工资)约4500钱加9斗米约6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
士兵(月工资)约3000钱加15斗米约2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
实际流通主要货币(江南地区)金、银、钱米、谷、银、布

据如表可知,与宋代比较,明代前期、中期的江南地区
A.政局动荡促使钱币大幅贬值B.民众收入减少导致生活困苦
C.商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D.白银大量流入影响经济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