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2018-11-07更新 | 3431次组卷 | 3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代正德以后江苏南通“里中子弟谓罗绮不足珍,及求远方吴绸、宋锦、云缣、驼褐,价高而美丽者以为衣”,一改之前“淳本务实之风,士大夫居家,多素练衣、缩布冠”的状况。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南方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进步思潮挑战主流价值D.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松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75年陕西岐出土了西周中期裘卫家族的一批青铜器,其中《三年卫盉》铭文记载了裘卫用价值百朋的物品,换回矩伯"十三田"土地之事,整个过程均有"三有司"参与。这一记载说明西周中期
A.分封制度趋于崩溃B.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
C.该交易可信度不高D.旧有土地制度遭到破坏
2022-05-10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
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D.客观上使小农经济瓦解
2022-05-09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繁荣兴盛,但唐宋之后,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2022-04-08更新 | 199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6 . 西周周恭王三年,一个叫矩伯的人为觐见天子,向裘卫先后索取了价值八十朋(贝的单位)和二十期的礼物,作为交换,矩伯分两次付给了裘卫十三田(1300亩)的土地。据此可知,当时(     
A.贝只是专供贵族使用B.作为货币的贝价值大
C.分封制度已开始瓦解D.土地买卖现象很普遍
2022-09-2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一初高衔接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下表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史料出处
“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汉书·武帝纪》
“江南地产,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地理志》
“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公差易”《晋书·食货志》
“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隋书·地理志》

A.生存环境恶劣
B.耕作方式粗放
C.饮食结构单一
D.生态破坏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引用宋人庄绰《鸡肋编》中的“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的史料,得出宋代出现“燃料革命”的结论,并以此为据,认为宋代处于资本主义的起点。这一研究
A.为中国学者研究宋史提供新的史料
B.可以说明宋代若干进步的经济现象
C.引用了确切的史料但结论有待考证
D.构建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长沙窑初建于初唐至中唐时期,中晚唐时期窑工们将岳州窑青瓷点彩技艺和洛阳地区的唐三彩流动浸润式彩釉装饰工艺相结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青釉釉下彩和模印贴花工艺,逐渐走向兴盛。作为商业性瓷窑,它器形多样,实用性强,价格低廉,产品经湘江远销海外,成为唐代三大外销瓷窑之一。为迎合顾客的需求和审美,装饰纹样上常常能看到莲花纹、摩羯纹、葡萄纹、椰枣纹等图形,还多饰以诗词、俚语,开创了诗词装饰瓷器的先河。五代时期战乱频仍,行业竞争剧烈,海外市场不断衰退,长沙窑逐渐断烧。

——摘编自张思桐《唐代长沙窑外销瓷器的产品特点及历史文化价值》等

材料二   清中后期,湖南醴陵以釉下青花粗瓷为主打的陶瓷业逐渐起步。1906年,熊希龄在醴陵创办瓷业学堂,成立瓷业公司,引进制瓷机械及技术人员,始产细瓷。其烧制的釉下五彩瓷突破了长沙窑单色技艺,1915年夺得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世界闻名。民国年间一度瓷厂倒闭、技术失传。新中国成立初,依托国家贷款支持,瓷厂逐渐恢复生产。20世纪60年代,按原料开采、产品分类、机械制造、运输储备等门类,多家企事业单位被调整改组,初步形成了专业分工协作配套体系。国庆十周年制作的“胜利杯”进入中南海,产品成为国家领导人日用瓷,还成为国宴瓷、国家陈列瓷以及外交礼品瓷代表。1978年后私营瓷厂兴起,1984年对美产品出口数和创汇额名列全国第一。21世纪初,独创一种耐高温红色釉烧制而成的瓷器,被意味深长地命名为“中国红”。在晚清瓷业学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被誉为中国陶瓷行业技能人才的“黄埔军校”,醴陵被誉为“红色官窑”,醴陵釉下五彩瓷被誉为“国瓷”。

——摘编自张广核《“国瓷”的前世今生——醴陵釉下五彩瓷发展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长沙窑的产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长沙窑,醴陵制瓷业发展历程的显著不同,并阐释醴陵釉下五彩瓷成为“国瓷”的原因。
10 . 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魏晋时期因战乱而举族避难、建立堡坞共同体的现实;唐长孺则认为《桃花源记》所记载的这些迁入山林的百姓,在当时主要是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桃花源记》的文学价值远高于其史学价值
B.《桃花源记》蕴含魏晋时期人口迁徙的信息
C.堡坞共同体的主要功能是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
D.两晋政府对南迁的民众征派的赋役超过当地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