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平等交往的历史,对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中外海上交通有了重大发展。从广州出发,沿马来半岛,经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巴格达的海上中西航线已初步形成。这条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有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水陆交通、商贸、文化交流都超越了前代,并为以后隋唐时期中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明朝洪武三年(1370)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商船出海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郑和下西洋以后,海禁屡开屡禁。总的来看,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越来越保守。不过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形成一些新的航路,如通过马尼拉至拉丁美洲的航线便是这个时期由西班牙开辟的。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外方面,明清政府的政策和同时期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2023-02-21更新 | 582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代史料记载:夫工匠执役于官,晨出暮归,岂真有奉公之义哉,为糊口计也。兴工之初,工 食未领,先称贷以自给,工完支粮,计其出息,十已损二矣!而府吏胥徒,蚕食于公门者, 又方聚喙而睁目焉,故匠工之所得者,仅十之六七耳。据此可知当时
A.工匠对官府存在很强的依附关系B.官府控制私营手工业的经营
C.官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工匠遭受多方面的压迫剥削
2019-12-2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C.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D.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2019-06-03更新 | 965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政府这样做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助长了土地兼并现象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 . 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B.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
C.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019-04-06更新 | 386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嘉靖、万历起,随着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大批读书人弃儒而商,人们对商贾中之儒者的赞扬开始出现,且日渐流行,儒商、儒贾渐成以褒义为主的词语。这一现象表明,在社会迅速商业化和道德日益沦丧的同时,人们开始呼唤和强调士人,尤其是商贾的道德和商业伦理,以重建以儒家价值观为基础的道德规范、商业伦理和商业精神,促进商业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摘编自周生春等《历史上的儒商与儒商精神》

材料二   中国近代儒商主要产生于近代爱国实业家中。他们既积极吸收近代西方工商业思想和科学管理,又继承传统儒商文化,建构起近代儒商文化。近代儒商文化主要包括七方面内容:传承儒家仁道精神、秉承义利合一的经营之道、以诚信为本和做忠信之商、富有克己敬业精神和勤俭守成的美德、有浓厚家国情怀和倡行实业救国等。与西方近代商业文化片面崇尚工具理性不同,近代儒商文化弘扬儒家人文精神,将道德性的价值理性和功利性的工具理性相统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

——摘编自徐国利《中国近代儒商的形成和近代儒商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后期儒商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儒商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2022-09-3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据此可知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左传·襄公七年》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所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A.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
B.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
C.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
D.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2019-02-03更新 | 867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2019-01-30更新 | 1884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1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

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的墓室画像石拓片。画面最下层为牛耕图。图中一农夫扬鞭扶犁,一少年捉蓝撒播种子,一年轻妇女弯腰挥锄劳作,一老婆婆挑担送饭至田头。一辆双轮车上有三只小鸟,旁卧一狗,一小牛犊在田地奔跑。

材料二   (西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至今三辅(长安京盖地区)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纺,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

——(东汉)崔寔《政论》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四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递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贪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小农)贩货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草耳。

——懂煨《救荒活民书》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的历史价值。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3-02-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
A.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
B.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
C.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D.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2019-02-22更新 | 427次组卷 | 17卷引用:【校级联考】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