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乾隆十四年(1749年)山东半岛与南方诸省部分商船贸易统计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南下商船起航地目的地载运商品
胶州乍浦青豆、白豆、绿豆、柿饼
胶州江南豆、豆油、猪、柴草、红枣
北上商船厦门胶州苏木、碗、糖
福建同安胶州糖、茶、粗碗
江南胶州纸货

A.海外贸易有所发展B.区域经济特色较为鲜明
C.运河商业贸易繁荣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023-02-15更新 | 38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西方那块士》中讲到:“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以下与作者观点最接近的是(     
A.农耕文明具有扩展潜能B.农耕文明社会分工发达
C.农耕文明生产效率较高D.农耕文明社会组织完备
2022-10-26更新 | 1329次组卷 | 15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战国以前,中国的耕作技术还相当粗放。到了战国时期,耕作技术趋于精细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的低下B.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土地私有制的形成D.农民的辛勤劳动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使人认识到:没有公民法律,人就没办法保障其生活,也没有办法享受其生活。

如果还没有引入社会契约以及随着而引入的君臣关系,那么人就不会拥有这一切。如果对自由的限制必需来自每一个理性的规则,因此也来自国家的法律,那么那些限制必然也为公共福利和个人福利所求,这样,每一个理性的人必须愿意忍受那些限制。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哪些主张?
(2)列出中国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及共同思想主张。(要求列两位思想家)
(3)材料二中“新的经济形态”是什么?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1-08-3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到民国的五百年间,从我国的呼伦贝尔草原到云贵高原,从大西北的沙漠骆驼队到扬州的出洋商船都有晋商的足迹;世界上东起日本,西到阿拉伯世界及欧洲的莫斯科,北起贝加尔湖.南达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都有晋商的产品。故有人说:“凡是鸟儿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以商为本,并作出施善的义举,充分发扬了儒家的道德思想。

——摘编自徐敏、马志正《旧晋商的成功与新晋商的铸造》

材料二   2000年始,中国的传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制”“整合”“跨界”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书籍、杂志、电影等在内的传媒业历来被认为是文化产业中的“朝阳产业”02002年,山西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强省”的理念,利用山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此背景下,山西各类媒体都在积极地开展自己的产业化经营活动。山西省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也从政策和措施方面鼓励传媒企业,使山西传媒产业的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摘编自韩晓芳、王醒、张金柱《浅析山西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至民国时期晋商的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西省在21世纪建设“文化强省”的有利条件。
2021-04-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是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对于他们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都属于我国赋役史上的重大改革   ②都使封建政府的税收减少
③都加强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④都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7 . 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雇募织工以教民纺织”。乾隆八年,决定“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除金银外,“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这些做法
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体现出对传统手工业重视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D.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8 . 至元三十一年(1294 年) ,元成宗在即位诏书中宣布当年的税粮减免30%,江浙行省官员上奏指出:“江南与江北异,贫者佃富人之田,岁输其租,今所蠲(免除)特及田主,其佃民输租如故。”由此可以看出,当时
A.江南农民的负担比江北沉重B.汉蒙间的民族矛盾大为缓和
C.江南地方官对农民不够体恤D.江南的租佃经济比江北发达
9 . 北宋中期,科举考试中已出现所取之士南人多、北人少的情况。为此,司马光提出“逐路取人”之法,指出“国家科第”应“均及中外”;欧阳修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应当“惟能是选”。双方争论反映的实质是
A.南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B.南北士人群体的能力层次
C.不同选拔方式激发的矛盾D.立场迥异导致的政治纷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洪武八年(1375年),诏造纸币“大明宝钞”,载“明初钞甚通行”下表为大明宝钞折钱数的变化,大明宝钞折钱数的变化
时间大明宝钞一贯折钱数
洪武八年(1375年)1000文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250文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160文
明宪宗成化初年4文

A.反映了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表明民间财富被搜刮殆尽
D.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