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亦有卖卦人盘街叫卖,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据此可知,宋代
A.家庭手工业规模的扩大B.商业竞争异常地激烈
C.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D.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
2020-04-19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100所名校2020届高三攻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1950年发掘的战国魏墓,曾出土了七十多件铁制兵器和九十多件铁制生产工具,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锄、铲、镰等。该发掘表明战国时期
A.封建小农经济已形成B.铁制工具得到了推广
C.官营冶铁业发展迅速D.农业的耕作效率提高
2020-03-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卷(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统计,宋朝的长安工商店业有二百二十行,临安有四百一十四行。在农村则出现了一些专业户,宋代官私文献记载中常有: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箱户、水砚户、磨户、焙户、酒户等专业户。据此可知,在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B.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趋势显著
C.区域经济具有专业化特色D.城乡间的分工协作已常态化
2020-03-20更新 | 474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井田制的瓦解
C.精耕细作的必要性D.人地矛盾加剧
2020-03-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较为完备D.商品经济发达
2020-03-14更新 | 198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2届无为县大江、开城中学高三联考历史试卷
6 . 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这表明(       )
A.草市在当时开始出现了B.市已经突破了时空限制
C.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D.当时征收的商税非常重
2020-03-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毫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终结了“闭关锁国”政策B.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发展
C.使澳门沦为了西方殖民地D.解决了倭寇侵扰的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代法律规定民间典卖土地,自行立契,按则纳税,通过黄册、鱼鳞册的编制,使民田得以典卖继承、赠予等方式流转,“田宅尤分界,人人得以自买自卖”,这规定
A.促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有利于完善上地权属制度
C.有效解决了当时的人地矛盾D.使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2020-02-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大练习文综历史试题
9 . 公元1666年,康熙帝令各省将须征税的货物种类及税率刊刻在木榜上,竖于各关口,并在商贾往来的孔道上“遍行晓谕”。康熙帝此举有利于
A.提高商贾地位B.推动中外贸易
C.保障市场公平D.恢复社会经济
10 . 宋代以都城汴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这些人被称为“浮客”。宋仁宗时,“天下废田尚多(民)或弃田流徙为闲民”。这一现象折射出
A.租佃制日趋衰落B.人口大规模迁徙
C.城市经济的繁荣D.农村经济的萧条
2020-01-0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19年高三上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