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5 道试题
1 . 白居易《重赋》诗云:“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该诗意在说明两税法
A.确立财产为标准的赋税制度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税制变更本意与结果严重悖离
2021-02-0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在江南的小镇中一股人文主义思潮表现相当突出,哲学思想上“突出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欲求”、经济思想上反对“重农轻商”。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人口急剧膨胀
C.科举制度的形成D.市镇经济活跃
2021-02-02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元朝诗人杨维桢的《盐商行》曰:“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人生不愿万金宅,但愿盐商千料舶……盐商本是贱家子,独与王家埒富豪。”这反映出元朝
A.盐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变动B.商人地位堪比王侯将相
C.商业发展促使门第观念淡化D.盐铁专卖政策最终取消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曾写下《石炭》诗,在序言中记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B.矿冶业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
C.北宋已使用煤炭作冶铁燃料D.徐州成为宋代的冶铁业中心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示意图。这一制度
A.以财产作为征税的主要标准B.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
C.有效抑制了土地买卖和兼并D.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生产时间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商君书》载:“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怠情而致贫者,举以为孥”,这些记载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方略是
A.奖励军功B.君主专制C.重农抑商D.取信于民
2021-02-02更新 | 269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定涉及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此区域自唐宋以后,在全国经济中逐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

材料三   长江水系“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至今日,长江流域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

——摘编自郁鸿胜《贯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1)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长三角地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举出近代史上江苏著名实业家两例。
(3)据材料三指出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江流域的独特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2021-01-29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另有民间谚语又云:“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的赋税重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江南粮食产量极高D.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9 . 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分为以“人丁为本”和以“地产为本”两个阶段。下列各项税收制度中,属于以“人丁为本”阶段的是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2021-01-29更新 | 46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现在苏州有一个规模不小的中国戏曲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前身是晋商会馆。这个会馆见证了
A.战国时期商人的富裕生活B.西汉时期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C.宋朝商业的繁盛D.明清时期商帮的生活风貌
2021-01-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