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1 . 本书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近代工业发展的现象,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一书的内容梗概
章节主要内容
第1章 早期工业化、近代工业化等概念解读
第2~6章 纺织业、食品工业、服装制作业、日用百货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造纸业与印刷业以及重工业(工具制造业与建材工业、造船业)的发展状况
第7~9章 早期工业化的能源与材料问题(动力、燃料、铁、木材)原料输入与产品输出问题、人口与工业劳动力问题
第10章 工业发展的特点,即节能省材型的发展模式
第11章 英国模式与江南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量变基础B.农本商末观念难以撼动
C.社会呈现多元民主浪潮的萌芽D.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2 .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2019-01-30更新 | 1729次组卷 | 4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趣味竞赛历史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世纪,英格兰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棉花主要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的南方种植园主干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埃里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原料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种植业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016-12-12更新 | 3126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第六届青年教师解题大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书》记载,西汉后期,全国共有人口59594978人,县的总数(包括侯国、邑等同级单位)是1587个,可耕地总面积为827053600亩,每县平均可耕地面积为521142亩。根据专家估算,贵族官僚地主拥有的土地和佃农所耕种的土地数量,每县平均介于2万亩至10万亩之间。据此可知,此时期
A.统治者鼓励豪强土地兼并B.自耕农经济大量存在
C.租佃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D.土地资源被充分利用
2021-05-23更新 | 564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丰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模拟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牛、羊、猪三牲。诸侯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羊、猪二牲。大夫和士祭祀宗庙,有封地的用祭礼,没有封地的用荐礼。平民祭祀祖宗的荐礼:春天荐祭韭菜,夏天荐祭麦,秋天荐祭黍,冬天荐祭稻。韭菜配以鸡蛋,麦配以鱼,黍配以小猪,稻配以鹅。如果不是为了祭祀,诸侯不能杀牛作膳食,大夫不能杀羊作膳食,士不能杀狗或猪作膳食,平民不能吃时鲜美味。平常吃的菜肴不能比祭祀用的牲牢好;平常穿的衣服不能比祭祀的礼服好;平常居住的房屋不能比宗庙好。

——摘编自《礼记·王制》

材料二古时,谷物菜果不合时不吃,鸟兽鱼鳖,没有长成就不吃,不在池塘振网,捕捞小鱼小虾。今富人捕杀幼兽小鸟,沉迷饭局,酒如河流,宰羊羔,杀小猪,春鹅秋雏,毛果虫貉,没有不吃的。今民间酒食,大鱼大肉满桌,还有鱼鳖、鹿胎、鹌鹑、肉酱等众物杂味。古时,百姓平常吃粗粮和野菜,今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有屠户,无故烹杀,相聚野外,背着粮食去,提着肉就回,要知道,一头猪相当于一般年景一亩地的收入,十五斗栗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半月的伙食。古时,没有卖熟食的,也不在市场上买卖食物。现在,熟食遍列,市场上菜肴陈列,劳动懒散,吃喝却赶时髦,例如烤乳猪、韭菜鸡蛋、狗肉、马肉、煎鱼、切肝、腌羊肉、冷鸡、马奶、驴肉、炖小鸡、鹅汤等等。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周代饮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昭帝时期饮食方面发生的变化,并据此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明末清初,苏南许多布商“遣宾客,北走齐燕,南贩闽广”,苏南布匹在行销“秦、晋、京边诸路”的同时,还“走湖广、江西、两广诸路”。材料反映出当时
A.江南成为国家的经济中心B.地域性商人的活动比较活跃
C.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D.区域间长途贩运已形成规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商业政策实现了由重视专卖榷利向注重征收商税的转变,即“以税代利”,其透露了一种信息,即国家承认和保护私有商业,商人只要照章纳税,就可以自由兴贩。此外,皇帝还经常下达禁止乱征杂税和乱摊杂役的诏书。宋代此举
A.推动了抑商政策的废止B.有利于雇佣关系的发展
C.旨在加速工商阶层分化D.改善了商业经营的环境
8 . 《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所反映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井田制的崩溃和私田的大量开垦B.土地私有制的确定与推动
C.生产工具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D.政府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商业革命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B.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起D.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
2021-04-16更新 | 433次组卷 | 29卷引用:吉林省大安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C.“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2020-01-09更新 | 703次组卷 | 68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全科竞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