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两宋农书数量最多的是两浙路,其次为福建路,两浙路23本(占宋代农书数量的16.31%)农书中有12本都是关于花卉的,福建路19本(占宋代农书数量的13.48%)农书中有14本都是关于植茶的。这反映出宋代
A.农业科技发展超越了前代B.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C.闽浙地区成为经济的中心D.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宋史》记载:“贾人由海道往外蕃,令以物货名数并所诣之地,报所在州召保,毋得参带兵器或可造兵器及违禁之物,官给以券。”又诏:外蕃“自今惟珠贝、堆帽、犀象、珊瑚、玛瑙、乳香禁榷外,他药官市之余,听市于民。”这说明宋代
A.对外贸易达到高度繁荣B.外来奢侈品导致官场腐败
C.官府垄断专营外贸商品D.重视中外贸易的物品管理
2021-02-2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朝万历年间常熟县令根据吴中风俗总结经验:“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懦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五而无劳,豪猾之民为之。”这一材料表明当地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分配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独具特色的地域分工已初步形成
2020-10-22更新 | 989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两),由此可知,当时
A.传统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下降B.重税制约了商品经济发展
C.财政收入的倚重出现一定变化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
5 . 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工商业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
②清朝湖广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经济的重心
③农业格局的变迁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④外来作物的引进促进了湖广地区农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汉、唐、宋,直至明清时期,都出现过大规模的手工业作坊,但一个个都灰飞烟灭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摧残B.封建小农经济的束缚
C.皇权对私有权的漠视D.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2020-09-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分布(现代省份)。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B.南北文化交流频繁
C.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D.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2020-09-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开国之初便定下了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同时,法律规定财产继承实行“兄弟均分”原则。据此可知,宋代
A.小农经济易于破产B.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
C.世家大族力量壮大D.土地所有权变动频繁
9 . 下图反映了我国公元2—1078年人口变化情况,它表明该时期我国
A.实现人口持续增长B.注重统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完成经济重心南移D.人口分布南增北减趋势明显
10 . 《荀子富国篇》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氾胜之书》倡导“教民种,负水浇稼”;农谚“小籽作物靠精耕,粗糙悬虚无收成”。这些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
A.精选良种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D.兴修水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