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下面是部分朝代南方与北方人口对比表(约)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7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南北经济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
B.政策导向是人口变化的重要原因
C.政治中心的南移推动了人口占比的根本变化
D.人口比例变化体现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使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剧了土地用养的矛盾。对养地投入需求的增加推动了长期租佃制的逐渐盛行。南宋时期农民逐渐拥有了土地的永佃权,且可将租佃权在土地市场上交换转让。土地租佃制的发展
A.减少了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
B.消除了土地用养的矛盾
C.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D.加剧了地主和农民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表为先秦诸子思想语录。据下表可知,先秦诸子
A.强调推行抑商政策
B.认同农业地位
C.重视变革生产方式
D.力促国家统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

——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异同。并指出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技术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685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同时,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A.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2019-03-28更新 | 51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等三校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高祖明确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太宗两次颁布敕令,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武宗亦强调:“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人可家足。”这表明唐代
A.官员经商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
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弛
C.政府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
D.注重维持社会的等级制度
7 . 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地区,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隋朝挖掘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在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
A.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
B.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
C.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粤商
9 .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勾结倭寇,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流移他乡趁食佣工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C.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2018-11-23更新 | 887次组卷 | 48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说明此时
A.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压
C.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2018-11-06更新 | 309次组卷 | 32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