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回答:
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根本原因。
②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2010-07-26更新 | 7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陕西延安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每下一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三: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何良浚《四有斋丛书》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什么特色?
⑵指出材料二中毅庵祖的身份,分析其“家业大饶”的原因。
⑶材料三、四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⑷以上材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出现了哪些重要的经济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