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财富,生动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二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三


材料四①全国农业总产值 1979~1984年增长455.40%。②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③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1)材料一中图1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两幅图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的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
(4)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当时农村实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
2020-05-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清农业的突出进步,首先表现在产量的增加,可以大体满足人口急剧增长的需要。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时期的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并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或从事商业性农业经营,棉纺织业成为不可或缺的副业生产。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更加突出,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为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材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中,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3)这种符合潮流的“新变化”的结果如何?
(4)通过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分析“新变化”的结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0-08-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科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清朝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摘编自《历史(Ⅱ)·必修》(人教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三个特点。
2020-07-2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札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札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材料四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缘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钾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

——中国新闻网:习近平呼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此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英国修建了近万千米的铁路,把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1)“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何时开辟的?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2)“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的动力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曲辕犁

材料二   原始社会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商周时期,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青铜农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生产的重要工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摘编自人教版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材料三   正是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我国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开始,便进入了漫长的农耕文明的历史。在土地私有制、“重农”思想、宗法制、“抑商”政策的作用下,在激烈残酷的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的威胁下,逐步形成了小土地分散式经营特点。

——摘编自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图二历史事物的名称,说明图三生产工具出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清朝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摘编自《历史(Ⅱ)·必修》(人教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负面影响。
2019-07-03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征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①全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②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③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国家对小农经济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政策的根本目的。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的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

2017-08-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为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材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统计表

时间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53470722.4%
官督商办、官办191620877.6%
甲午中日战争后商办631246570%
官督商办、官办18534530%

(1)依据材料一.清朝此时奉行什么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古代中国产生过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相比甲午战争前,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企业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何历史意义?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饿着肚子),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材料三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它是中国最早的私营机器制造厂。初为锻铁作坊,后不断扩大规模,更新设备,至同治十二年已成为初具规模的近代工业企业,称“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光绪二年(1876年)开始制造小火轮、车床等。八十年代称“发昌机器船厂”,俗称“发昌机器厂”,以制造小火轮为主,为当时上海民族资本机器工业中最大的厂家。后因受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以上材料摘自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材料四陈启沅是近代中国早期著名的华侨民族资本家。他……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以上材料摘自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概括其本质特征。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材料二相比有何明显进步之处?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

(4)简述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2017-05-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甘肃省广河县三甲集中学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