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世界历史,我们看见两条线,一条是横线,一条是纵线。横线是从分散到整体的运动趋势,终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纵线是从低级到高级的社会发展,文明在发展中持续升华。历史运动的真实却是横向和纵向交互发展,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单纯的横向和单纯的纵向都不完整。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参照材料中的观点,结合世界历史的相关内容,阐述历史发展中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要求:围绕具体史实阐述,突出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表述清晰。)
2024-03-15更新 | 314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1)(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 . 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每一个真诚悔改基督教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罚罪。

——马丁·路德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1)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任选其一,结合所学,说明其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2)阅读材料,概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并结合所学,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摘编自《剑桥欧洲经济史》

(3)如何理解“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

亚洲的觉醒是指亚洲各国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和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进一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亚洲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族民主意识也不断发展。

1905年的俄国革命运动也进一步唤醒了亚洲,终于形成了列宁所说的“亚洲的觉醒”的新局面。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4)阅读材料,概括“亚洲觉醒”的含义,结合所学,说明“亚洲觉醒”运动爆发的原因。
2024-04-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史学界存在分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使近东地区战争连年不断。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不仅控制了地中海的商业通道,致使北路交通基本断绝。欧洲商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西欧国家组织多次探险,希望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如果从整体上讲,他们(土耳其人)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他们的声名狼藉的消极和保守主义而增加向东方交通的困难……葡萄牙海外探险先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被威尼斯商人和阿拉伯商人排挤的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商人转而支持西葡两国开辟新的航路,因此推动葡萄牙寻找向亚洲的绕好望角之路。

——摘编自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近东殖民》

材料三   由于土耳其在陆上和海上对欧洲造成的军事威胁,使欧洲人对穆斯林产生普遍敌意。从15世纪80年代起,西欧就渲染土耳其人反基督教文明的暴行,夸大土耳其人的野蛮,制造反抗土耳其的舆论。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再加上列强间的争夺,使荷兰、英、法、俄等国控制东地中海的愿望长期难以实现,“土耳其人阻断商路”顺理成章成为殖民者争夺近东利益的借口。

——摘编自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近东殖民》


(1)指出材料一、二对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观点存在的分歧。你认同哪则材料的观点,说明理由。
(2)材料三从哪些视角拓展了我们对这一分歧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历史解释的要素有哪些。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心”与“外缘”

由于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经济范畴,因此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欠发展(或欠发达),按依附论的观点,欠发展是指外缘地区国家经济的一种畸形发展状况。

根据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的理论,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所构筑的由“中心”与“外缘”地区组成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大致如图所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亚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依附与畸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2-02-23更新 | 769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高考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明交流

材料一   丝路的开通终于揭开了中国与罗马关系史上的第一章。自奥古斯都时代起,赛里斯(中国)在罗马就成了中国丝绸和与东方开展贸易的象征,尽管这种贸易往往经过印度或安息的中介。古罗马史家也特别提到中国铁是“质量最佳的”,还有中国的大黄、桂皮等药物也是罗马人着力追求的商品。据普林尼记载,罗马每年因东方贸易而流入印度、中国和阿拉伯的货币至少达一亿赛斯特斯,约合十万盎司黄金。双方的交往一般不对中国社会产生反馈,反之中国特别是西域的重大变化或动荡,则常会通过商路传递到西亚、欧洲。

——摘编自丘进《汉代中西交往与社会开放》

材料二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1750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汉代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任选三个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6 . 工业革命

材料一   布罗代尔在《15-18世纪的物质、经济和资本主义》中认为,工业革命一方面是“一个渐进的、不露声色、往往难以辨认的长时段过程”,另一方面,如H·B·吉本斯《英国工业》一书中写道:“变化……是突然和猛烈的。这些伟大的发明都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进行的……在20年多一点的时间,瓦特、阿克莱特和博尔顿的所有伟大发明都已完成……现代工厂制度已经正式开始。”

材料二   大约从15世纪开始,英国发生了农业革命。英国粮食总产量从1700年的3.175百万夸特,增加到1845年的18.665百万夸特,增加大约6倍。毛纺织业在英国被誉为“民族工业”。商业资本积极介入这个工业部门,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加速了这一工业的发展。尽管这个部门没有直接成为工业革命的先导部门,却在资本积累、企业集中、产业分工、技术进步、批量生产、产品市场化、劳资关系诸多方面,培养了棉纺织业。外贸对英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极大。首先,国外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手工业的劳动分工。原料来源多样化,日益增长的热带和殖民地货物供应,如蔗糖、烟草和稻米等,促进了加工业的发展。其次是奴隶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摘编自马克麦主编《世界文明史》


依据材料一,概括关于工业革命的两方面认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分别论述这两方面的认识。
2022-01-13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现代的殖民活动与民族解放斗争

材料一   美国学者伯格森和舍思贝格提出了一个关于殖民主义发展的理论模型——“殖民扩张与收缩的长波”。其主要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殖民主义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一种“扩张-收缩-再扩张”的长周期波动趋势。

——摘编自董正华《长波理论与殖民主义史研究》

材料二   15001975年殖民扩张和收缩的长周期示意图


——【美】科林·弗林特等《政治地理学:世界-经济、民族-国家与地方》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是指哪两个周期,分别说明其成因。
2022-05-30更新 | 4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金融革命、技术革命与大西洋革命

材料一 实际上,工业革命的技术早已存在,但因为缺乏大量及长期资金支持,无法转为规模化生产。1694年,英国成立英格兰银行以募资解决财政危机,由此拉开金融革命的序幕。围绕英格兰银行建立起的遍布全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为棉纺织、煤炭和钢铁企业提供贷款,满足了工业化过程中大规模的资金需求。经过工业技术革命,英国银行累积了巨额资本。鉴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加之伦敦是世界的金融和货币中心,美国和欧洲大陆国家也逐步采用金本位制。

——摘编自《全球产业金融观察报告(2018)》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释17-19世纪英国金融发展与技术革命的关系。

材料二 18世纪,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首推大西洋两岸。大西洋贸易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欧洲的商人、船主、金融家、制造商、美洲的种植园主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社会结构的变动,酝酿了变革的危机。直到19世纪前期,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

——摘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2)阅读材料二,围绕“大西洋革命”自拟一个观点,进行论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线索。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是自农业在几千年前被缓慢发明以来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葡萄牙人的航行,将世界上两个充满活力和财富,却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西班牙的航行,则让两个曾有人居住,但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


——【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


(1)结合材料一和如图,判断“葡萄牙人的航行”路线是图中的(填写序号),“西班牙的航行”路线是图中的(填写序号)。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行给世界和欧洲带来什么影响。

西方民主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始于英国思想家洛克发表的《政府论》。洛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反对“君权神授”,认为每一个人的权利都是天赋的,不可剥夺,从而率先提出了“天赋人权”的口号。孟德斯鸠等提出了民主制度的构想。平等、民主、自由和人权这些原则最初是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提出的,至18世纪逐步被融进了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中。

——摘编自伍柏麟等主编《新编政治经济学》


(2)概括以上材料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英国棉纺织品生产及出口状况
英国棉纺织品产出总值(百万镑)英国棉纺织品出口价值所占比例(%)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地区所占比例(%)
欧洲亚洲中东
178417865.420.442.800
1824182633.152.649.96.42.8
1854185656.961.329.424.712.4

——数据引自晋兰天《国家与市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


(3)概括以上图表所反映的变化,依据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运用预算政策刺激需求,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70年代出现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其共同点是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此后西方金融资本在缺乏公共部门有力监管的情况下强力扩张,美国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演化为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世界性经济问题。

——摘编自李景治、林苏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4)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方面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调整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1-06-2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10 . 咖啡之旅

咖啡树最早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13世纪传到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也门。公元154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了也门。当时也门的咖啡种植已颇具规模,但人们用咖啡制作饮料时只利用果肉部分,而把味道更好的咖啡豆丢弃了。土耳其人搜集这些被废弃的咖啡豆,经也门著名的摩卡港出口欧洲各地。从此,“摩卡咖啡”作为咖啡馆菜单上的一种固定饮品被人们津津乐道。1554年,伊斯坦布尔出现咖啡馆。16世纪末,咖啡进入意大利后,得到教皇克雷蒙八世的喜爱和推崇,很快广泛地被基督教世界接受。17世纪,荷兰人在印度和印尼爪哇岛广泛种植咖啡。18世纪初,咖啡种子被荷兰人带到巴西,由于气候非常适宜咖啡生长,巴西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18世纪,英国人发现投资咖啡种植利润丰厚,就在其殖民地牙买加蓝山山脉大量种植,由此逐渐形成享誉世界的“牙买加蓝山咖啡”。

——摘编自金昊霖《咖啡的洲际旅行》等


(1)根据材料,在下图中描绘出咖啡传播到欧洲的路线示意图。

(2)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咖啡广泛传播的原因。
2022-04-13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