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人类社会古代的几大文明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日益连接起来,人类区域性分散发展的历史开始改变。工业文明兴起后,人类社会历史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域,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展。西欧国家进行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进了工业文明的扩展过程。到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二   大量西方工业品向中国倾销,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的破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1531年,玉米传入中国广西。明代末年,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十省。还有浙江、福建两省,虽然明代地方志中没有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种植玉米。马铃薯传入我国时间大约是16世纪中期,而红薯也在16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广西和福建。由于红薯和马铃薯等农作物有极易种植、产量高等特点,所以它们为清朝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

——摘编自张云龙《浅谈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及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2021-06-20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A卷)
2 . 研究表明,19世纪晚期,英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加入工业品市场和原材料的竞争之中,使英国失去了“对某些特定市场或多或少的绝对控制”。随着火车、轮船和冷冻技术投入使用,世界各地的粮食和肉类也源源不断进入欧洲,欧洲本地的同类产品根本无法与之竞争。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的扩展促进了世界进步B.欧洲国家的经济呈现出倒退趋势
C.交通运输业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D.欧洲的农牧业生产水平严重下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工业化”是指工业革命之前的工业化,也就是乡村的工业化,是为市场而不是为家庭的手工制造业。江南地区的盛泽镇的丝绸业兴盛于明末清初,“盛泽纺绸,乃是农家副业,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盛泽所有丝绸产品全为农村工业盛泽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镇鼎盛时期拥有人家万户,其中机工、曳花有数千人,炼坊、染坊、踹坊等雇佣工人又有近千人,有一半人家以此为生。在盛泽镇附近的黄溪市,丝织机坊“雇人织挽”,等待雇佣的工人,每天清晨聚集于长春桥、泰安桥的桥堍等待雇主召唤。全镇商店五六百家,工商业人口在全镇总人口中占据大多数,工商业人口大大超过农业人口。形成介于县城与乡村之间的小城市,这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模式。在1679~1833年的155年中,中国生丝的出口量从微不足道的8担上升到9920担,初露了“外向型”的经济。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材料二   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英国的乡村工业在全国已有广泛深入地发展,几乎遍及每一个村庄。下面为152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情况。

年份总人口(百万)城市人口(百万)乡村人口(百万)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乡村农业人口(百万)乡村非农业人口(百万)
15202.400.132.27801.820.45
16004.110.343.77762.870.90
16704.980.684.30703.011.29
17005.060.854.21662.781.43
17505.771.224.55582.641.91
18018.662.386.28503.143.14

——摘编自成德宁《英国前工业化时期的农业革命及其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早期工业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乡村工业发展的当代启示。
4 . 大工厂,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纷纷建立,随之曼彻斯特逐渐繁荣。工厂周边陆续兴建了大量工人棚房,包围了旧城区……最后在城市的东南边,出现了一栋栋别墅,住着新贵族、棉业富人。据此可知,此时英国
A.工人生活环境大为改善B.化工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C.关税税率处于下降趋势D.力争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世纪的英国,旅游多是贵族的活动,主要动机是对知识的追求;19世纪,大众旅游成为趋势,长途旅行、周末旅行逐渐盛行,主要动机是追求娱乐。这主要是因为
A.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B.交通工具的革新
C.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D.社会财富的增加
2021-05-14更新 | 507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柯立芝时期,美国拥有500名工人以上的大企业比重,从1914年的31%上升到1929年的37.6%;在1928—1929年公司合并高潮中,被吞并的公司达2300个。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技术优良的大农场排挤下,约500万个中小农场宣告破产。这些现象说明了美国
A.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B.自由放任政策破产
C.资本垄断化程度提高D.经济危机全面爆发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即原工业化,这是一种早于或先于工业革命阶段的工业形态。英国乡村由此出现第一次转型。英国乡村工业化是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城市要素向乡村转移的背景下,借助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等条件发展起来的。在乡村工业发达的地区,兴起了一批介于村庄和城市之间的工业集镇,如伯明翰、曼彻斯特等。乡村工业的发展,使英国乡村呈现出新的面貌。乡村经济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更趋专业化和商品化,工业及与其协调发展的小城镇吸纳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些都为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多村改

材料二   华北多村半工业化发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倘无外国之货物与技术之输入,中国经济社会恐犹是二千年来之社会,而不能有丝毫之改变。今日之得有新式工业,岂非受外国工业品之刺激而始然乎?”晚清政府在“振兴工艺”的口号下大力兴办工艺局,培养了适应半工业化所需的技术力量,这批多村技术人才的出现恰逢其时,他们回到乡村,推动了半工业化的发展。仅在19101912年间高阳商会就有14次集会研究与土布有关的扩充铁轮机,劝立织有场、筹议减免税、设立工艺研究所等事宜,工艺研究所旨在“提倡织纺,振兴实业,研究工艺,改良布质”。但是,除个别地区外,近代华北乡村手织业大体上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就出现了明显的衰退,有些地区的疲退出现得更早,其表现主要是生产萎缩、产量剧减、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数相应下降。

——摘编自彭南生《论近代中国多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乡村工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华北农村“半工业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英两国近代乡村工业化的历史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并获得在印度贸易的垄断权。公司最初不雇佣政客,用和平方式谋求商业利益。到17世纪下半叶,大批政客和军事人员进入公司,“手持刀剑做生意”成为信条。这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主流经济思想的改变B.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
C.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D.政治体制与统治集团的变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荷马史诗时代,武士的铠甲等于三对(六头)牛的价格,一把剑价值七对牛。欧洲1525年左右的钢铁产量也不过10万吨左右。到1840年,欧洲铁产量达到280万吨,其中英国占了一半。这一变化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导致钢铁价格下跌B.英国是当时欧洲的钢铁大国
C.欧洲钢铁行业始终领先于世界D.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2023-04-04更新 | 652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南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85年,阿维斯骑士团首领诺奥由三级会议推举为国王,称诺奥一世,他创立了葡萄牙阿维斯王朝,葡萄牙国家由此形成。此后,葡萄牙在获取海外资源、黄金和香料以及寻找“教士约翰的基督教王国”的物质和宗教双重驱动下走上海外扩张之路。1415年,葡萄牙国王诺奥一世命亨利王子攻占北非摩洛哥北部商业和军事要地休达城,自此揭开其持续海上扩张的序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葡萄牙开辟了好望角航线,闯入了印度洋。

材料二16世纪初,葡萄牙人通过武力征服破坏了印度洋原有的贸易秩序。在葡萄牙人到达印度洋之前,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商人和商人团体已经在此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贸易体系。印度洋贸易的参与者通过和平的商业竞争控制贸易;印度洋贸易城市的生存依赖自由贸易;贸易商船不装载大炮,自由地航行和停靠。但是在葡萄牙人闯入印度洋后,国王曼努埃尔宣布了对海洋的占有,并以此为根据垄断印度洋的航行和贸易,使要塞成了储存货物的货栈。除非经国王批准,否则商人是不准参与竞争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对印度洋贸易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葡萄牙人“闯入印度洋”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初期印度洋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