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19世纪中期以前,建筑物非常讲究艺术效果,建筑工程也多由艺术家来承担,此后建筑虽仍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但不再为艺术家所垄断,而逐步成为由工程师承担的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变化(     
A.表明工程学已经取代艺术学B.标志着建筑与艺术实现分离
C.符合工业化城市建设的要求D.说明了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审视人类社会以往的历史即可看到,所谓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转变,其基本标志和主要形态,是由生产方式变革而带来社会大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由此改变了社会整体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规则,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追求与人生理想——即人本身发生了改变。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和近代中国都是例证。

——李长莉等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时》


结合所学知识,请从上述材料提取观点,并结合中外近现代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合理。)
2023-02-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府在多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循序渐进地颁布了一系列工厂法,对于女工、童工以及青工的工作时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19世纪后半叶,政府将纺织行业实行的工厂法推广到其他所有行业。这一时期工厂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卫生安全防护等问题,逐步成为工厂法关注的新目标。1867年出台的法案,将监管作坊的权利赋予地方政府任命的卫生官;同时还明确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并接受10小时教育。从1871年起,作坊监管权从地方政府转移到中央政府手中,同时,工厂视察员也肩负起监管作坊的职责。到19世纪末,无论在覆盖范围上还是在法案内容上,英国工厂立法,在推广中走向完善,这为以后新的工厂立法出台以及福利国家兴起提供了前提。

——摘编自刘金源《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厂立法的演进》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厂主疏于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当程度上沿袭了封建把头式的管理,视工人如草芥,工资低、工时长、教育缺乏、卫生条件差、抚恤津贴少是中国近代工人的生存常态……1925—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二、三、四次全国劳动大会连续召开,先后通过多个决议案,在经济斗争、职工运动、罢工战术、失业问题、劳工教育等方面达成一致。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成立,会员人数迅速提升。1928年,国际劳工局局长多玛氏来华视察劳工情形,提出我国制定劳工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劳工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星期评论》《民国日报》等亦以研究劳工问题闻名。社会团体和知名人士也发出了呼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京国民政府在1929年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

——摘编自饶水利《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研究:1927-19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工厂法立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出台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7 世纪初,英国驻威尼斯大使注意到:威尼斯曾称霸于东方贸易,但如今却毫无竞争力;曾经有无数艘千吨级的大船来回运载货物,但如今却连“一艘都看不见”。威尼斯 “毫无竞争力”的原因在于(     
①东西方商贸联系中断       ②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③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       ④受到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体系化创新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崛起的核心机制。下列各项关于创新与影响的对应,正确的是(     
创新影响
A资源的全球配置解决资本难题
B信贷金融创新保障原料供应和销售市场
C工厂制度创新实现规模化生产
D技术创新促进生产诸要素间协同与整合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随着英国棉布进入伊朗市场,19世纪末,伊朗城市伊斯法罕的税吏在报告中写道,“以往,伊斯法罕盛产各种优质的纺织品。近年来,伊朗人却放弃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购买艳丽而低廉的欧洲产品”,“这座城市原来有许多织工,现在仅存不足五分之一”。对上述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伊朗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B.英国确立了在伊朗的殖民统治
C.伊朗产业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D.英国造成伊朗单一的经济结构
2022-11-04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8 . 1497年,卡伯特带着英王亨利七世的特许状,从英国出发向西航行,到达纽芬兰岛北部并举行了占领仪式。凭借国王颁发的特许状,卡伯特以国家名义向任何使用这条航路的商人征收税款。据此推测,英王亨利七世支持卡伯特主要是为了(     
A.开辟最短的欧亚航线B.应对价格革命的影响
C.扩张英国的海上通道D.打破荷兰的贸易垄断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思想家所探讨的“商”是包括“商事”“商局”“商战”“商务”等一切带有“商”元素的事务。振兴商业在方法论上也具有多重维度,“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即当时思想家试图在“重商”的话语体系下对国民经济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在这同时又倒逼上层建筑改革,进而影响到意识观念的改变。具体来说,对外表现在贸易的互通有无上,对内表现在发展先进生产力、改良生产关系上,在思想上体现为开放性的思维,在政治上表现为简政放权、制定法律、兴商、保商。

——摘编自张翕喆《清季重商思想新论》

材料二   重商主义发轫于15世纪末的英国,并进而在欧洲各国蔓延。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主义”或“硬币主义”,奉行“少买”原则,主张严格限制金银出口,像守财奴一样死守着自己的钱袋;晚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允许金银输出,发展工场手工业生产,鼓励本国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两个阶段都把货币当作财富的主要形态,并把流通领域的积累当作财富的源泉。差别只在于对财富来源认识的不同。“重商主义是近代历史上政府和商业的首次结盟”,其核心追求的是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变富变强,怎样才能使国家积累更多的财富。

——摘编自李新宽《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起源——重商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归纳出晚清重商思想与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英国重商主义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重商思想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3世纪到17世纪,亚欧大陆上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似乎都在“沉默中”为工业革命的破壳而出做着准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早受益者是欧洲,欧洲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成为称霸全球的殖民者。但是,工业革命的孕育者是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经济体系,美洲的金钱市场和原材料,亚洲的生产市场贸易和辗转流传的东方文明,非洲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遗风都是工业革命的“助产士”。亚洲非洲和美洲帮助欧洲实现了崛起,同时也成为被盘剥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摘自余东华《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


依据材料,围绕“工业革命”,自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论题明确具体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