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历史的解释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是一家合伙股份公司?

英国学者琳达·科利在《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年》中,提出了英国是一个投资民族国家的观点。

英国有着浓浓的商业气氛。在当时有很多爱国协会,其使命是公共性的。它们有意对外,并意在改革国家政府。一些商人建立的俱乐部的目标非常商业化,某些协会将爱国热情与经济利益结合在一起,将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投资看待。商人的商业活动需要政府的支持。国家的政策是保护其成员的利益。为国家贡献力量,既是一种热心为公的姿态,也能确保其获得应有的回报。积极的爱国主义,很容易汇聚成要求更广泛的公民权和政治变革的洪流,因为人们要确保自己的投资不至于随时被喜怒无常的统治者卷走。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部“金融军事帝国机器”。在18世纪的英国,五个家庭中可能就有一个依靠贸易为生,他们是支持这个国家机器的最显著的人群。英帝国的实力有赖于贸易。保护这项贸易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样的一个新型国家,本质上是一个股份公司。股东们为了盈利。就要打击主要的商业竞争对手。英国学者认为,“光荣革命”最重要和直接的影响不是宪法决议,而是决定同法国开战。之后,英国与法国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六次战争,直到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一些史学家将其称为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英国的政治家一致认为英国自由的法律、独立、经济的繁荣以及殖民地的扩张。都取决于对法战争的胜利。在与自己的敌手斗争的过程中。英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并完善了这一新型国家的构建。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是一家合伙股份公司》

(1)材料是从什么视角解释英国崛起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这样解释的依据是什么?
(2)请你再选择一个其他视角对英国崛起为现代民族国家进行合理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产工具又称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它被用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起传导劳动的作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发展上开始的。生产工具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起根本性作用的。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让人类的双手解放出来,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获得动力。

——摘编自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生产工具,以具体史实阐述该生产工具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选择的生产工具要具有时代特征,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荷兰工匠开发了弗卢于特船。不同于英国战船不断增加军备而影响运输性能,弗卢于特船是典型的商船设计,没有船头瞭望台,装备极少的轻型火炮,主舱空间更加宽敞,可以荷载100吨—900吨的货物。这种船只航行需要的人力较少,并且水线以上的小体积减少了风阻,提高了航行质量。荷兰造船厂通常配备一系列的设施,如绞车、起重机和风力锯床等来节省劳动力。荷兰造船厂的建造成本较之英国,要节省40%—50%,欧洲国家纷纷从荷兰购买船只。17世纪,法国拉罗歇尔凡10吨以上的商船,皆为荷兰所造。1617世纪,荷兰人垄断了东方贸易。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物,荷兰造船业遭到重创。

——摘编自[英]乔纳森·伊斯雷尔《荷兰共和国:崛起、兴盛与衰落14771806

材料二   1961年到1978年,是中国船舶工业独立自主地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完整工业体系的关键阶段。1978年后,我国船舶工业通过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关键生产设备,大规模开展重点船厂技术改造,很快具备了建造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要求的船舶的能力,成功实现了船舶产品出口。与此同时,船舶工业也进行了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逐渐转型为充满市场竞争活力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2008年,中国船舶工业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2位,船舶经济运行各项指标所占国际市场份额长期位居第一,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摘编自李桢《中国造船业的图强路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造船业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业的重大转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荷兰和中国造船业崛起中获得的启示。
2024-01-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之前,改善公共卫生一直是地方志愿团体或地方政府的工作,英国的医院和诊所大多由私人慈善组织资助。工业革命推动了人口的爆炸,城镇人口的过度拥挤叠加污秽的居住环境严重恶化了人们的健康,出现了很多的婴儿死亡率,据统计,1842年在英国工人的孩子中有一半不满5岁即死亡。恶劣的工厂环境和超负荷的压迫劳动使工人的健康严重透支。在英国扫烟囱的童工中,时有因劳累过度掉入烟囱中或被烧、烫伤,由于没有洗浴卫生设施,发生了在历史上轰动的扫烟囱工阴囊癌事件。伦敦工人、商人和贵族的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22、33、44岁。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律师查德威克提出疾病是贫困的根源而不是相反。他于1842年出版了一本研究公共卫生的著作《大不列颠工人群众的公共卫生状况之报告》,支持公共污物导致疾病,而疾病加重公共开支的观点。1845年,英国的一份官方报告建议各地要有单一的公共卫生主管机构,负责有关排水、铺路、净水、供水等工作,并且要求主管当局规范建筑物的兴建准则。184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公共卫生法案》,要求监管城市清洁卫生、排除“讨厌的麻烦事”以及提供清洁自来水等。英国在中央政府设立国家卫生委员会,这个机构到1919年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卫生部。

——摘编自武斌《记疫 :祈祷、隔离与共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公共卫生问题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上,这段均衡期(16601730年)应当被理解为一段稳步增长而非停滞不前的时期。整个欧洲商业繁荣。西方世界到处都建起漂亮的新古典风格的交易所。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商品市场都在更加高效地运作。银行也迅速增加,比如英格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每一个欧洲国家都修缮道路、扩建港口,并开凿运河、搭建桥梁。直到1654年,柏林仍然不过是小河旁一个拥有五千居民的定居点,但到1740年,它已成了一座拥有将近十万人口的宏伟城市。维也纳从一个阴森的中世纪堡垒变成了瑰丽壮观的帝国首都。

——摘编自[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商业城镇的发展十分迅速。清代中叶直隶、河南、山东商业城镇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达40%以上。商业城镇中人口超过府城者至少有10多个,人口规模超过一般州县城的为数更多。新兴商镇的大量崛起使城市数量大大增加,这些商镇在行政建置上虽然只是一个镇,但其人口规模和市场辐射功能很多已超过一般州县城,其中的一部分在其后的发展中升格为行政中心城市。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可视为流通枢纽和地区性商业中心的城镇有30余个,已超过三省的府城总数,这些商业城镇正在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传统行政中心城市的绝对统治地位。

——摘编自许檀《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材料三   在西方,最早有关明清“停滞论”的表述出现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而后,著名学者魏特夫、佩雷菲特等也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表了类似见解,这些断言使“停滞论”在西方世界得到了一个相当普遍的认同。这样一种超稳定、无变化、停滞的中国社会面相在国内也同样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而有关“停滞论”的反思很早之前就出现了。

——摘编自朱浒《明清中国社会停滞了吗?——中西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华北商业城镇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角度评析明清“停滞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府在多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循序渐进地颁布了一系列工厂法,对于女工、童工以及青工的工作时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19世纪后半叶,政府将纺织行业实行的工厂法推广到其他所有行业。这一时期工厂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卫生安全防护等问题,逐步成为工厂法关注的新目标。1867年出台的法案,将监管作坊的权利赋予地方政府任命的卫生官;同时还明确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并接受10小时教育。从1871年起,作坊监管权从地方政府转移到中央政府手中,同时,工厂视察员也肩负起监管作坊的职责。到19世纪末,无论在覆盖范围上还是在法案内容上,英国工厂立法,在推广中走向完善,这为以后新的工厂立法出台以及福利国家兴起提供了前提。

——摘编自刘金源《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厂立法的演进》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厂主疏于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当程度上沿袭了封建把头式的管理,视工人如草芥,工资低、工时长、教育缺乏、卫生条件差、抚恤津贴少是中国近代工人的生存常态……1925—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二、三、四次全国劳动大会连续召开,先后通过多个决议案,在经济斗争、职工运动、罢工战术、失业问题、劳工教育等方面达成一致。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成立,会员人数迅速提升。1928年,国际劳工局局长多玛氏来华视察劳工情形,提出我国制定劳工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劳工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星期评论》《民国日报》等亦以研究劳工问题闻名。社会团体和知名人士也发出了呼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京国民政府在1929年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

——摘编自饶水利《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研究:1927-19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工厂法立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出台的背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英国农村发生了一个以“圈地”为外形的大变革。由于圈地运动越来越普遍,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一个圈地运动。由于国内外市场上对羊毛的需要增加,羊毛价格上涨,急于发财的地主便利用手中特权侵占荒地和公地,用栅栏和沟渠圈围起来,建立大牧羊场;有的地主将自领地直接改为牧场,赶走大部分农民,有的则当地租满期后,用提高地租的办法强迫农民放弃续租,然后将土地出租给牧场主经营。圈地运动中土地关系发生了变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198112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正式承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法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并指出:“无论实行何种类型的责任制,土地的承包继续力求合理,要把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工作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两国土地关系变化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土地制度变革的积极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91770年,东印度公司囤购大量米谷,用贵得吓人的价格出卖,在印度造成了大饥荒,使孟加拉1/21000万人)的居民丧失了生命。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对印度的侵略和榨取,给印度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一个英国议员说:“我深信,地球上任何时候的任何一个文明政府,也没有比17651784年的东印度政府更为腐败、更为背信弃义、更为凶恶了。”大量财富(17571815年共榨取10亿英镑)流入英国,转化为资本,促进了各种科技发明的增多和许多贵重设备的普遍采用,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占领孟加拉后,抢劫了国库。约值6千万英镑的金银珠宝,进入了公司及其官员的腰包。军队头子克莱武后来在英国下院得意洋洋地说:“富饶的城市在我的脚下,雄伟的国度为我所辖,堆满金银珠宝的国库为我敞开。但是,我总共才拿了价值20万英镑的财物。绅士们!迄今为止,我还为我的这种朴素作风感到惊讶。”克莱武两次被任命为孟加拉总督,1767年他回国后,因抢劫勒索财物受到控告。最后判决承认他收受王公贿赂和官商牟利的事实,但又认为他为英国立下大功,因此不了了之。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活动的历史影响。
(2)评析材料二中的“克莱武”现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万两千年之前,人类在广袤的地球上的网络联系非常松散。农业发明之后,形成一些比较紧密的区域性网络。大约6000年前,演变出以城市为中心的都市网络。距今2000年的时候,出现了最大的一个网络——旧大陆网络(包括欧亚大陆和北非),这里是文明最发达的中心地区。500多年前,海路大通,大大小小的各种网络结成一体,形成整体性的世界网络。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命运开始被编织在一起。最近160年,世界性网络的联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交往迅速电子化。

——摘编自麦克尼尔《人类之网》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01-04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九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是理解现代性的核心概念,追溯其历史对解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变化具有重要义。资本主义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的讨论和定义至今都有重大影响。在前所未有的技术和财富创造能力背后,马克思看到人类生而有之的贪婪本性。资本主义制度使致富的欲望和才干得以发挥到极致。资本家通过压迫和剥削劳工阶层追逐利润。列宁则认为,借助政治权力的垄断才是资本主义的真谛所在。

——摘编自【德】于尔根·科卡《资本主义简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角度提出一个观点,运用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