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对列强开放了国内市场,但是直到1860年,西方各国在对华贸易上仍然没有打开局面,他们吃惊的发现,除了那些通商口岸以外,中国几乎没有发生改变。究其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政策依然存在B.皇帝集权统治受到损害
C.传统自然经济顽强抵抗D.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021-05-21更新 | 272次组卷 | 1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896年,汉阳铁厂改组之际,张之洞说:“环顾四方,官不通商情,商不顾大局,或知洋务而不明中国政体;或易为洋人所欺;或任事锐而鲜阅历;皆不足任此事。”据此可推知,张之洞改组汉阳铁厂倾向于
A.“官督商办”B.“官办”C.“中外合办”D.“商办”
2021-05-20更新 | 320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32年,国民政府决定将上海、华阴、开封、德州、大沽等兵工厂停办,机器分运巩县、济南和汉阳兵工厂。1935年6月,蒋介石指示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地,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这一做法
A.加速了日本侵华步伐B.意在全力“围剿”红军
C.导致了地区间的工业经济失衡D.旨在为持久抗战做准备
2021-05-11更新 | 216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全国新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2021-04-2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国民为限。”这一规定
A.表达了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B.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C.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撑D.致力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2021-04-21更新 | 94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七调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经费约5000万余两,雇用工人1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27个,经费2964万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资本企业170个,投资额879万两,工人6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通州之设纱厂,为张謇投身实业之始。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部督张属苏、镇、通绅士,招商集股,设机厂,造土货,謇亦承之。”“状元办厂”是令人惊异的,但却决不是偶然的,它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899年,该新型纱厂的诞生,也标志着张謇开始从传统的士人群体转向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会群体——资产阶级。

——摘引自杨立强《张謇存稿》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促成“状元办厂”的历史动因。
7 . 下表为1926—1929年中国东北生铁的生产及输出(单位: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生产出口
鞍山产量本溪湖产量
192616505451000178493
192720344550000244290
192822446163030249397
192921044376300299509
A.经济大萧条造成粗钢产量的不断减少B.日本侵华掠夺阻碍了中国重工业发展
C.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D.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了国际关系恶化
2021-04-16更新 | 52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调研历史试题
8 . 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D.科技发展的影响
9 . 1945年8月,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的排挤B.官僚资本的重压
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2021-03-18更新 | 17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1
10 . 1907年,《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规定:“凡商人无论独资、合资、附股营业,应得爵赏,即以个人资本之大小、所用工人之多寡为等差”“凡商人原有官阶职衔在应得奖励之上者,准将此项奖励移奖该商之胞兄弟、子侄”。这一规定
A.表明政府仍然坚持抑商的政策B.反映了奖励实业成为社会共识
C.体现出清廷主动发展资本主义D.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发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