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0 道试题
1 . 清代曾纪泽在《中国先睡后醒论》中写道“尚须庚申圆明园之火,焦及眉毛,俄国之僭伊犁,法国之吞东京,始知欧洲人四面逼近其地,势极形危险。盖自庚申一炬,中国始知他国皆清醒而有所营为……窃以此际,中国忽然醒悟。”此时的“忽然醒悟”导致了先进的中国人
A.开眼看世界,起到启迪思想解放的作用B.学习西方,迈出近代化第一步
C.托古改制,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强国之道D.结束专制,开启民主共和之路
2 .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这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C.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2020-11-20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1985-1913年我国民族工业各部门设厂和资本额的情况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工业部门设厂数占总数的比重资本额占全部资本额的比重
矿冶35个7.5%916.6万元10.1%
金属加工13个2.8%228.7万元2.5%
水电41个8.8%1787.1万元19.7%
硝酸盐工业28个6.0%474.1万元5.2%
纺织159个34.2%2712.8万元29.9%
食品122个26.2%1866.5万元20.5%
其他轻工业57个12.3%1006.4万元11.1%
杂项10个2.2%89万元0.9%
合计465个100%9081.2万元100%

A.机器生产已占主导地位B.工业生产结构仍不合理
C.纺织品生产技术有优势D.民资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2020-11-18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B.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C.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2020-11-18更新 | 546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5 . 甲午战争前,受商人主导生产的传统影响,人们习惯用"商"来统称工商等业。甲午战争后,"实业"的观念出现并被广泛接受,人们在强调实际生产重要性的同时,也更为重视企业当中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这一变化
A.表明实业救国理念已经深入人心B.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促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6 .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
2020-11-11更新 | 117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这说明当时中国
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B.政府实现了对经济的全面掌控
C.经济工业化逐渐得到实现D.近代工业发展路径具有特殊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24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调研历史试题
9 . 甲午战争后,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的浪潮。”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2020-10-19更新 | 80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说到“我们不应忽视这一事实:外国租借地和条约口岸地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工业发展所需的和平秩序,而且外国企业也承担了大部分‘社会开支’,如公用设施、道路和通讯设施,这些都使中国工业发展更加容易。”作者认为:
A.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比较迅速
B.列强维持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统治秩序
C.外国企业为中国政府开源节流
D.西方对中国经济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