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为不同史籍对秦汉代儿童生活状态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秦汉史实是(     )
史实出处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史记》
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汉书》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后汉书》
(正月)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 (十月)农事毕,命成童入大学,如正月焉。.《四民月令》

A.儿童教育受到社会广泛重视B.儿重参与生产活动较为普遍
C.农牧业发展不平衡较为突出D.技术进步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2021-06-01更新 | 483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 、金陵中学、海安中学三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最后模拟历史试题
2 . 在唐代以前,南方一直处于"水耕火耨"的粗放经营阶段,即以火烧草,不用牛耕;直播水稻,不用插秧,不追施肥料;以水淹草,不用中耕进行田间管理。到隋唐时,随着水田农具的完备,水稻移植技术、中耕技术的应用,每亩稻田人工总投入量显著增加。这一变化
A.推动了耕作方式的定型B.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反映了政府对农业的重视D.增加了国家的生产性投入
3 . 汉武帝时,白渠建成,民得其饶,歌之日:“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黄河支流)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这表明当时
A.大规模治理黄河水患B.兴修水利以发展农业
C.开凿运河向京师运粮D.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
2021-05-2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临考押题密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图1是四川出土的东汉“酒肆”画像砖。据此图推断,东汉时期

图1
A.城市生活丰富多彩B.商人社会地位提升
C.粮食产量显著提高D.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武帝末年,政府重点扶植自耕农推广使用耦犁(一般需要4~6个劳力),但自耕农使用耦犁的情况几乎不见于史书记载,在反映庄园经济的壁画中倒出现了双牛牵引耧车和耦犁的场景。这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B.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C.儒家重义轻利的影响D.壁画比史书更真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活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见下表)。这说明此时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2)西安、陕北
山东腾县(2)邹城
山西平陆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泗洪、睢宁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趋于成熟
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推广
C.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基本持平
D.牛耕的推广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7 .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战国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民、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古代社会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
8 .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古代中国
A.农民使用铁制工具集体劳作B.铁犁牛耕逐渐普及
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D.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2021-05-06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清人秦荣先在《上海县竹枝词》中写道∶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农夫苦踏车。直唤娇娘帮出力,汗淫粉颊赛红霞。这里的"踏车"
A.可用于鼓风冶铁B.利用人力提高了农田抗旱能力
C.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表明灌溉技术获得突破性发展
2021-04-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李翱(772—841年)在《平赋书》讲到:“其田间树之以桑,凡树桑人一日之所休者谓之功,桑太寡则乏于帛,太多则暴于田。是故十亩之田,植桑五功。一功之蚕,取不宜岁度之,虽不能尽其功者,功不下一匹帛。”可见当时
A.农民环保意识普遍提高B.桑粮间作模式比较盛行
C.封建国家赋税负担沉重D.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021-04-19更新 | 430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江苏卷)0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