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一组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古墓的壁画。这组作品反映出当时河西地区(  )

采桑图   耕种图      牧羊图
A.丝织业领先于全国B.社会生产多元并存
C.家庭经济农牧互补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原始社会人口增长趋势图。其中世界人口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B.铁犁牛耕的广泛应用
C.人类掌握了某些动物的生长规律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
2022-02-2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任答2点即可得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
4 . 下图为河南南阳市邢营汉代画像石墓出土的“耕耘乐舞百戏图”。图的下层右端为耕耘图:右部为一农妇,梳髻,着长襦,左肩掮锄,柄端系一壶罐,锄部挂一篮状物,似在担浆送食。其前为庄稼地,长满禾苗,田间一农夫,头戴尖顶冠,裸露上身,正努力耕耘。据此可知,当时
A.农耕技术向中原地区扩展B.精耕细作的农业开始形成
C.土地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D.生产中呈现小农经济模式
2022-01-10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史书中不记牛疫,《后汉书》中则有“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比年牛多疾疫"等记载。在考古发掘中,东汉石室葛出土了众多的牛耕图画像石,西汉墓中则极其罕见。对于上述差异,合理的解释是
A.西汉王朝不重视牛耕技术B.东汉时期牛耕技术普及程度高
C.南方开发推动了犁耕的发展D.反映西汉牛耕的史料还有待发现
2021-09-1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11月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研究发现,在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砖中,山东地区的多呈现王公赏乐、宴乐场景,且田地里劳动者数量众多;而陕西地区多是农牧生活场景,画有家禽或家畜,画面中人的数量并不多。这反映出当时(     
A.农耕经济占据主导B.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C.牛耕技术尚未普及D.社会贫富差距明显
7 . 大运河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任用著名天文学家、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请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比较图1与图2,指出元朝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路线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重修大运河的原因。
(2)结合大运河的变迁,阐述中国古代交通建设与政治中心移动的关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修建的历史意义。
2022-03-2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经济关系的变动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模仿下面的示例,简介两税法。
示例:租庸调制
唐初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均按丁承担定额的租调,并负担一定的徭役。
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两税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活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见下表)。这说明此时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2)西安、陕北
山东腾县(2)邹城
山西平陆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泗洪、睢宁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趋于成熟
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推广
C.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基本持平
D.牛耕的推广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10 .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3)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