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各地经济发展颇不平衡。因此,经济区划便成为古代沿革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课题。《禹贡》早已肇始其端,将全国划分为九州五服,开始了全国经济区划的尝试。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方法,并依据多种因素进行划分,使经济区的研究日臻完善,经济区划实际上已定雏形。

——摘编自罗文《从〈禹贡〉〈货殖列传〉看古代经济区划研究》

划定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一个经济区,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划定的依据。(要求:经济区划定合理,史实具体,表述清晰,论证充分)
2024-04-05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西晋永嘉之乱后,“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多为蛮荒之地的荆扬二州很快成为“亩直一金,户口半天下”的膏腴之地,大有“昔之关中”之貌。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C.南方农耕技术水平已超越北方D.政局变化使人口分布趋向均衡
3 . 下图反映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是(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政权重视农业
2023-11-06更新 | 23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艺术班期末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两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南方人口增长情况。据此推知两汉时期南方地区(       

郡国

元始二年

永和五年

增长率(%)

丹阳郡

107541

405171

136518

630545

26.9

55.6

豫章郡

67462

351965

406496

1668906

502.6

374.2

桂阳郡

28119

156488

135029

501403

380.2

220.4

武陵郡

34177

185758

46672

250913

36.6

35.1

合计

237299

1099382

724715

3051767

205.4

177.6

A.封建经济发展迅速B.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分化
C.北方人口大量迁入D.政府更加重视经济发展
2023-11-05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4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是汉、唐、宋三朝不同地区人口比例分布表,对表中数据的解读合理的是(  )
时代人口比列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75.5%20.9%1.6%
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61.4%25.8%2.8%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34.8%58.4%6.8%
A.国都变迁影响经济重心的转移B.北方失去了政治中心地位
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趋于分离D.南方的崛起带动文化发展
2023-10-24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六市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4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6 . 自宋以后,江南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的人口不断迁往全国各地。他们每迁移到一处,往往能发挥江南人的巧思和才智,从而成为地方社会中的显赫角色。这一人口走向(     
A.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发展B.对迁入地的发展颇具影响力
C.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繁荣D.体现出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2023-10-05更新 | 42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8 . 隋唐两代实行东西两京制,多位皇帝曾巡幸东都洛阳。下表是隋唐皇帝巡幸洛阳一览表。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巡幸活动主要意图是(       
皇帝巡幸次数巡幸目的在洛时间
隋文帝2就食12个月
隋炀帝9征伐、巡游54个月
唐太宗3征伐、封禅、就食24个月
唐高宗5封禅、就食127个月
唐玄宗6封禅、就食119个月
(注:就食,即因粮食供应紧张到洛阳办公)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持续加强民族交往
C.解决地方治理危机D.应对经济格局嬗变
9 . 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密切了政治经济中心的联系B.带动了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C.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D.促进了南北方的文化认同
10 . 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下图。该材料可以用来论证(       
   
A.经济衰退影响地方行政设置B.移民多寡决定了机构设置
C.该地区已经成为独立行政区D.经济格局变动的历史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