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载。该表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时间出处记载内容
南北朝《齐民要术》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南宋《 农 书 》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明代《沈氏农书》宁可少而精密,不可多而草率。
A.精耕细作B.耕地充足C.男耕女织D.集体劳作
2 .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如所示农具道:“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这种农具的使用(     
A.提高了农业播种的效率B.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C.实现了农业动力的变革D.标志着精耕细作模式的成熟
3 .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模式已成型B.农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C.农业发展成为撰史主题D.农业生产追求精耕细作
2022-07-2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东汉《四民月令》记载,“正月初六,自朔暨晦,可移诸树:竹、漆、桐、梓、松、柏、杂木。……月初八,可种春麦、啤豆,尽二月止。正月初九,上辛,扫除韭畦中枯叶。九月,治场圃,涂困仓,修窦窖”这表明中国古代(     
A.政府提倡精耕细作B.农业水平领先世界C.农业种植的区域化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2022-07-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宋代诗人范成大曾记载夔州(今奉节)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刀斧砍)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据材料可知,当时川渝地区
A.普及精耕细作生产模式B.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
C.成为全国主要粮食产地D.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大
2022-05-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历史试题
6 . 古代农耕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送粮无取僦(租赁),无得反庸(通“佣”),车牛舆重设必当名。然则往速来疾,则业不败农。

——《商君书》(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材料二   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材料五   据楼璹《耕织图·序》记载,宋高宗即位于江南,“备知民瘼(疾苦),尤以百姓之心为心,未遑它务,下务农之诏”。楼璹当时任临安於潜县令,“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创作了耕织图共45幅,包括耕图从浸种到入仓21幅,织图从浴蚕到剪帛24幅。《耕织图》进献高宗后,高宗十分欣赏,对楼璹进行嘉奖,命翰林图画院摹绘,加以推广。


(1)指出材料二、三能否对材料一进行佐证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四、五,谈谈你对《耕织图》创作和推广的认识。
7 . 西汉《盐铁论·水旱》记载:“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貰(赊欠)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据此可知(       
A.铁犁牛耕在汉朝开始推广B.手工业品工艺高超而深受农民欢迎
C.小铁匠与农民结合形成良好的供需关系D.官营手工业作坊是冶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国古代的农书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农业耕作的民歌和谚语,如北魏农书《齐民要术》中便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以时及泽,为上策”“欲得谷,马耳镞”等记载。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农耕文明(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9 . 《耕织图》是我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用绘图的形式翔实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被称为“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下面两幅耕织图可以用来说明

《南宋耕织图》                                 《乾隆御制耕织图》
①科普画册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
②小农经济制约了农业技术的进步
③绘画以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历史
④我国古代农业长期位居世界前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2-06-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周礼·考工记》记载:“粤(指吴越)之无镈(泛指青铜农具)也,非无镈也,夫人而能为镈也。”郑玄注曰:“言其丈夫人人皆能作是器,不须国工。”这一记载可用于印证当地
A.冶铁业相当发达B.户籍制度的调整C.垦殖水平的提升D.民营手工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