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为全国出土的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A.冶铁技术不断进步B.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民众生活非常富足
2 .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信息是中国古代农业
时间内容
战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三国马钧发明翻车
唐朝筒车出现

A.经验丰富B.农具繁多C.灌溉发达D.技术先进
2021-07-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以前,黄河流域仅有防洪排涝的零星沟渠工程;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铁制生产工具的进步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D.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4 . 明末《沈氏农书》载,“炎天日长,午后必饥,冬月严寒,空腹难早出,……饱其饮食,然后则其工程,彼既无词谢我。我亦有颜诘之”。这说明当时
A.经营地主进行农场式管理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2021-07-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战国时期秦国法律规定,农民没有铁器进行耕作,可向政府借用,借用的铁农具受到损坏,也不必赔偿,只需书写材料说明即可。据此可知,秦国
A.废除了严刑峻法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冶铁业由官府垄断D.铁农具已广泛用于农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哈佛中国史》载:“唐后期,中国南方的地主们将水稻种子浸泡在煮沸的动物骨头的溶液里,有时还混入蚕沙或羊粪,以保护其不受虫子和疫病的侵害,然后将谷粒种人特殊的苗床,苗床经过反复的深耕以使土地松散。”这一做法反映了唐朝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南方普遍种植水稻
C.农业生产走向商品化D.开始使用除虫技术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及其特点。
2021-07-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B.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
C.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9 . 如表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出土分布状况(单位:件)。据此可知,汉代
地区时间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
战国11729
西汉238541347
东汉467954113829

A.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B.铁犁牛耕普及到全国
C.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D.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2021-06-2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