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018-06-09更新 | 10768次组卷 | 98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南宋高斯得撰《宁国府劝农文》描述:“及来浙间,见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人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耕作技术发达
B.粮食产量迅速提高
C.经济中心地位稳定
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3 . 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需接受处罚。这些规定
A.反映出秦律的严苛残暴B.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C.推动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说明铁犁牛耕逐渐普及
4 . 《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A.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
B.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
D.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
2018-03-24更新 | 522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2017-10-19更新 | 612次组卷 | 30卷引用:陕西省榆林高等专科学校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2016-11-27更新 | 143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高等专科学校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图一是商周时期的骨耜,图二是魏晋墓砖画——牛耕图。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     
A.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经济结构的变化D.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8 . 图二的农具出现的时代是(       
A.战国B.汉代C.唐朝D.北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时期整地工具中耕工具
夏朝耒、锛、铲、斧锄、博
商朝耒、锛、铲、锸、斧、析铲、博
西周耒、锛、铲、锸、斧、析、援铲、罅

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
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
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
10 .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A.
B.
C.
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