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春秋以前,战争攻防只着重在险要的关隘.并无派兵戍边之举,甚至连关隘也只是战时才有人驻守。春秋以后,陈兵守境.争夺边隙之地成为常态。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度的瓦解
C.中央集权制确立D.百家争鸣的出现
2020-04-1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以下是根据相关著作整理清代江南地区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变化
康熙雍正时期乾隆嘉庆时期
土地价格(每亩)4到5两50两
稻米价格(每升)6到7文30到40文
布匹价格(每丈)30到40文100到200文

这表明清代这一时期
A.物价的变化受世界市场影响颇多
B.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业已难以为继
C.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进一步完善
D.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导致物价波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成都市郊汉墓画像砖上的《收获图》,此图可以说明当时

A.农业生产技术世界领先B.农业工具运用较为充分
C.小农经济形态趋于成熟D.成都平原成为农业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小农经济的阻碍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冶铁技术的落后D.专制思想的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朝时期蔡襄《荔枝谱》:“福州种植荔枝最多,延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韩彦直《橘桔录》:“种橘大姓,不复计树若干,但云有几亩。”由此可知,宋朝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C.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D.已经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中国历朝奉行不渝的“重农抑商”政策,当农耕经济转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而当农耕经济跌入低谷,政治腐败混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破坏。这种的商品经济对农耕经济依附性,可以用来证明
A.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呈总体上升趋势
B.中国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特征
C.中国农耕经济纯粹自给自足的状态
D.中国多元经济形态相互间腐蚀瓦解
2020-03-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读表
关中各州府客户占当地总户数的比值及全国的平均值(%)

注:北宋的客户即佃农
A.自耕农经济占一定优势B.土地兼并现象较为突出C.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D.农业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2020-03-24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3月在线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这说明
A.曲辕犁在北方更早使用B.文献参考必须多重印证
C.壁画比文献更具可信度D.史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   )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反映了古代重农思想盛行
C.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D.政府还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拖欠的债务)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鲁斋集》

材料三 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

——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指出“两面性”含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应如何看待宋代的这一新的社会现象。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