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在《汉书·食货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冬,民既入(入:呆在家里),妇人同巷,相从夜绩(绩:把麻搓捻成线或绳)……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这则材料可以反映出汉代
A.家庭手工业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B.纺织技术较为成熟
C.已经出现勤劳节俭的优秀品质D.社会生产普遍采用集体经营的方式
2022-04-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
2021-10-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精英对抗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
A.重视在一定单位面积上多投入劳动,提高农业生产B.实行精耕细作,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业产量
C.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各项农业生产D.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2021-10-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回族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③私田数量增多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9-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022-03-05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概括类-2020届高考冲刺历史主观题基本题型与解题方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早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曾记载齐桓公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战国时期的墨子,也竭力主张早婚。这主要是
A.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适应小农经济发展需要D.人地矛盾不断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农政全书》记载“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五月耕,一当三。六月耕,一当再。若七月耕,五不当一。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与其主张一致的是
A.“粪田胜于买田”B.“种无闲地”
C.“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D.“铁力牛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礼记》记载周礼中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汉律》规定“不得屠杀少齿”,即不可以宰杀青壮的耕牛,老病的牛才可以宰杀。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平民饮食结构的单调B.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
C.法律保护稀有的动物D.宗法制逐渐趋于消亡
2021-07-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