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拖欠的债务)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鲁斋集》

材料三 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

——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指出“两面性”含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应如何看待宋代的这一新的社会现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食占有量


(市斤)

全国种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

3.85

90%

隋唐

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

6.42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拖欠的债务)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鲁斋集》


材料三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

——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指出“两面性”含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应如何看待宋代的这一新的社会现象。
2019-04-28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河西区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3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这一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因素最主要有哪些?
材料三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材料四:16一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 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4)据材料四指出近代英国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因素。
材料五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5)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谈一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2019-01-30更新 | 9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化不得避寒冻……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摘编自(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大量兼业的农民还成为工商业经营主体队伍中的成员。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

——摘编自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晁错认为农民“勤苦如此”的原因。指出政府针对这一现象应采取的对策。
(2)材料二中“两面性”的含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看待农民兼业的现象?
2020-09-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亲爱的同学们,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结束了,这是一个特殊的学期,受疫情影响,同学们几乎都是在居家学习的网课中学习历史的,大家辛苦了!回顾整个必修二经济史,我们主要从以下八个专题进行了学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请大家从以上八个专题中选择一个让你收获最大的专题,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100字,逻辑清晰,史论结合,重点突出。)
6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革农业经营模式,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并厉行除旧布新,力求富国强兵。但历代对此褒贬不一。董仲舒说上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苏轼上书神宗:“睢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摘鳊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


(1)简析材料一中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农业经营模式转变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归纳董、苏二人否定商鞅变法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发点。

材料二   张謇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曾创办通海等盐牧公司,为大生纱厂等提供原料。

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义兼本末,……义有先后而无轻重。……“考之泰西各国,近百年来,讲求农学,务臻便利。”“农以垦荒为先”,“农产之重要,无过于棉”,他说:“我国有小农而无大农,故终岁勤动,往往仅足自给。……当集公司而兴农业。”建议“久荒之地,听绅民召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

国人能为地主而资力不足,外国人有资力,又有技术,而不能为地主,非合并而利用之,无以收化荒成熟之效。但须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并亲身实践,于1901年联络汤寿潜等人发起报股,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利用沿海滩涂建立起了数十个垦牧公司及其它相关企业,掀起了一个围海造田的热朝。

——摘编自:苑书义《清史研究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化模式述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通海垦牧公司”经营模式的特点。为什么该公司在“1911至1925年间,获利尤为丰厚”?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农业经营模式的看法。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的系列举措

国家时间农业文件及其调整措施内容摘要
美国1938《农业调整法》:加强农业计划,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1949《1949年农业法》:调控农产品价格,解决生产过剩,实施环境保育计划。
1985《食物安全法》:降低价格支持成本,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1996《农业完善和改革法》:完善市场导向,减轻财政压力,促进农产品出口。
中国1958《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建立农村人民公社。
1983《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合作化新发展。
1985《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
200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加快科技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系列举措的共同发展趋势。
2020-04-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

时间(年)

圈地法案(条)

圈占面积(万英亩)

1700-1760

208

34

1761-1796

1482

298

1797-1820

1727

331

……自亨利七世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它越过自由农民土地占有制而直接实现资本主义农场主的大土地占有制,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
(2)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称英国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的理解。
2020-04-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由中及西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英】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请回答:
(1)简述自皇帝制度以来古代中国为“庞大的(国家管理)机构”选拔文官制度的主要演变过程。
(2)既然“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那么请换一角度,谈谈相对于同期的古代中国,中世纪的西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2019-11-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6年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9 .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从各个角度呈现了当时生活中的社会百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大顺年间桂富五):“某祖遗有屋一所田百亩,自耕自食,尽可糊口。不幸惑于人言谓农夫利薄,商贩利厚。将薄产抵借李平章府中,本银三百两,贩纱煅往燕京。岂料运蹇时乖,连走几遍,本利俱耗。宦家索债如狼似虎,利上盘利将田房家私,尽数估计……”

﹣﹣《警世通言》

材料二 (桂富五)……搬去会稽县,造化发财,良田美宅何止万贯……人称桂员外。

﹣﹣《警世通言》

材料三 (桂员外)……因田多役重,官府生事侵渔,甚以为苦,抗五千金入京捐官。

﹣﹣《警世通言》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市民生活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桂员外经商致富后从事的经济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种活动对当时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019-12-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营地主的出现是明朝后期到清朝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新现象。他们与单纯出租土地、坐收地租的传统地主不同,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并且亲自参与生产过程,注重集约经营,改良土壤,兴修水利,进行认真、细致的经济核算,以提高生产效率。其所经营,通常也已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而包括了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相关的副、牧、渔业,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副产品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经营地主注意改善对僮仆、雇工等劳动者待遇,以充分发挥其生产积极性。但本人“纤啬惮费”,生活节俭,因此“赀日益,窖而藏者数万计”。成书于明末的《沈氏农书》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称“饱立饮食。然后责其工程,彼既无词谢我,我亦有颜诘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近代早期,英国部分乡绅为了追逐利润,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以农场或牧场的形式精心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其中有些乡绅不满足自有地产的经营,还大量租地经营,成为租地农场主的一部分。14世纪末,英国劳动力市场已初步形成,这为拥有自营地的乡绅和乡绅农场主雇工经营创造了条件,圈地运动造成的大量缺少或没有土地的农民,也为农场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租地农场对雇佣劳动的使用相当严厉以至于近似榨取。乡绅阶层中的大多数与市场紧密联系,他们不但经营地产,而且积极投身于商业活动,他们依照市场价格的涨落及时调节生产,知晓何时种植生产何物最为赢利,乡绅还采用轮换耕种制度或者牧耕农业来提升经济效益。

       ——摘编自李璐《浅析16—18世纪乡绅与英国农业经营方式革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经营地主农业经营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乡绅农场主相较于中国明清时期经营地主在农业经营上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