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022-03-05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概括类-2020届高考冲刺历史主观题基本题型与解题方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明朝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夕,是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经过明朝纳银代役的“一条鞭法”到清初“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改革,增丁不加赋,全国人口从明初的6000万增至1838年的4亿多人,同时期耕地面积只增加了50%。为了保障粮食稳产、高产,人们把豆、莱等植物渣滓做成饼肥,通过施肥以补充大量消耗的地力。为解决耕地短缺问题,人们向岭南地区、云南、贵州等地大规模迁徙,使这些地区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粮食增产起了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受到冲击的主要因素。
3 . 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历来各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此其分事也

——《墨子》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模式?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苏俄(联)粮食产量不断上升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并概述其作用。

材料三   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3)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材料四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
2020-09-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

——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

材料二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

材料三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使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广泛的论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民主、自由、平等”的旗帜下,妇女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并建立了自己的组织,第一次用妇女组织的声音提出妇女权利的要求。

——摘编自田心《国际妇运风云二百年》

材料四   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妇女带来新的发展空间,1848年英国出现全国妇女宪章协会,加快了妇女的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英国议会追于工人运动压力,通过一系列有关女工的法令使宪章运动产生展古铄今的影响。到19世纪末妇女外出工作已经很普遍,出现了不少女教师、女医生,甚至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会的委员,参加地方事务的管理。

——摘编自莘子《工业革命与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西方社会发展与妇女解放的关系并加以说明。
2020-07-2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代,南方的主食以稻为主,而北方的主食以粟为主。粟是黍和稷的总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粟就是产量最大,也是秦人最常吃的食品。

在汉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以种植大小麦为最多,其次是粳稻和粟类;北方草原地区以种植荞麦、高粱为主;西北高原地区以种植粟类为主;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最多。这种因地理气候的差异而形成的几个不同作物区,至迟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各作物区种植的主要谷类成为各作物区人民的主食来源。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的日常生活方式与秦汉一脉相承,但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时代色彩。这一时期的主食有饭、饼(蒸饼、汤饼、油饼、烧饼、胡饼等)粥等。佐餐的菜肴副食,富贵人家以肉、鱼、禽、蛋等为主,穷人则以盐豉、燥蒜、蔬菜为主。

唐代饮食比前代更加丰富多彩,主食以麦、粟、稻为主,间以多种杂粮。小麦面食为最主要的食品。副食以葱、韭、蒜、菠菜、竹笋、杏、梨、枣、瓜、葡萄等蔬果为主。唐代饮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胡食盛行,尤其是开元以后,“贵人御馔,尽供胡食”,成为一时风尚。前述胡饼即是一种胡食,这是唐代民族融合的结果。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第5版)

材料三 饮食方面,宋人引进了早熟的占城稻,不啻多了一季的收获。而且,新品种的稻米皮薄糠少,可以食用的米粮重量也增加不少。北方及中部,麦类取代小米成为主要的食粮。五代以后,豆腐成为家常食物,麦类与豆类富含蛋白质的制品,如面筋、豆皮等,也已是日常食用之物。这些素食的出现与推广,当与佛教禁杀茹素的要求有相当关系。

宋元之世,讨论食疗养生治病的著作颇多。举例言之,宋人陈直《养老奉亲书》及元人邹铉《寿亲养老新书》都详论老年人饮食应予注意处,也介绍了一些特具营养价值的饮品与食物。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汉至宋元饮食结构的特点。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以来饮食特点形成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展,使列国的生产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黄河流域率先成为了全国的经济重心。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开始使用铁犁,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牛耕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成为可能,这就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自此,综合型的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古代中国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

——摘编自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

材料二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据冯品清《大运河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隋朝大运河的贯通。
2021-01-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磁县一中,邯山区一中,永年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家训谱籍中,有关节俭的内容引人注目。古人认为这不仅是节约一些钱物,而且是关系到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问题。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曹魏大司农桓范在《政要论节欲》中云:“修身治国之要,莫大于节欲。”曾国藩则提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

——摘编自严文强《浅谈中国古代家训家法中的“节俭”思想》

材料二   20世纪初,张謇曾对实业作过这样的解释:“实业者,西人赅(包括)农工商之名。”并认为:“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于棉之稻麦,类于铁之煤为从要,其他如水利、如电、如铁路、如汽车为次要。”郑观应认为,中国商务之所以不能振兴,其原因“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仅能病商”,并提出了革除这一弊政的具体办法:一是设立商部;二是“重订税则,厘正捐章”;三是设商学;四是设立商务所;五是委任熟悉商务的大臣主持商政。

——摘编自姚琦《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消费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有识之士振兴实业的主张并加以评价。
8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革农业经营模式,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并厉行除旧布新,力求富国强兵。但历代对此褒贬不一。董仲舒说上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苏轼上书神宗:“睢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摘鳊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


(1)简析材料一中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农业经营模式转变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归纳董、苏二人否定商鞅变法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发点。

材料二   张謇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曾创办通海等盐牧公司,为大生纱厂等提供原料。

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义兼本末,……义有先后而无轻重。……“考之泰西各国,近百年来,讲求农学,务臻便利。”“农以垦荒为先”,“农产之重要,无过于棉”,他说:“我国有小农而无大农,故终岁勤动,往往仅足自给。……当集公司而兴农业。”建议“久荒之地,听绅民召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

国人能为地主而资力不足,外国人有资力,又有技术,而不能为地主,非合并而利用之,无以收化荒成熟之效。但须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并亲身实践,于1901年联络汤寿潜等人发起报股,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利用沿海滩涂建立起了数十个垦牧公司及其它相关企业,掀起了一个围海造田的热朝。

——摘编自:苑书义《清史研究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化模式述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通海垦牧公司”经营模式的特点。为什么该公司在“1911至1925年间,获利尤为丰厚”?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农业经营模式的看法。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的系列举措

国家时间农业文件及其调整措施内容摘要
美国1938《农业调整法》:加强农业计划,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1949《1949年农业法》:调控农产品价格,解决生产过剩,实施环境保育计划。
1985《食物安全法》:降低价格支持成本,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1996《农业完善和改革法》:完善市场导向,减轻财政压力,促进农产品出口。
中国1958《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建立农村人民公社。
1983《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合作化新发展。
1985《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
200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加快科技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系列举措的共同发展趋势。
2020-04-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因多年战乱,土地荒芜严重。经过宋朝“休养生息”政策的调整,宋代农田开垦大量增加。太祖开宝九年垦田295万顷,到真宗天僖五年达到524万顷,而且这还仅仅是按租赋得出的田亩数,其他“不出租赋的田亩有十之六七”。宋代农民以其独特智慧开垦圩田、山田、淤田、沙田等,并大量推广优良稻种、小麦、粟、黍、豆、茶叶、棉花、甘蔗等,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实现了,“一季两熟”,产量大为提高,每亩产量2石左右,而唐代亩产仅1.5石。生产分工趋细,出现了专门的桑农、茶农和棉农。宋代奖励农耕,兴修水利,积极推广新式农具,踏犁、秧马、水车、弯锄等大量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摘编自吕道锋《伟大的宋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国家从农业上为工业筹集大量的发展资金。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来,农民对工业化所需资金,贡献超过10000亿元。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征收的农业税3945.66亿元。改革开放后,城镇建设改革了用工制度,打破了铁饭碗,出现了三次大的民工潮。数字显示,农民工从20世纪80年代的3000万到90年代的8000万,21世纪初达到1.3亿,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大批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从事第三产业,加快了新型小城镇和部分城市的创业历程。

——摘编自张苏《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变革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宋代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和现代社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020-03-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阶段性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材料二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2)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