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

材料二   《尚书·禹贡》据称是夏朝的古文献,这一先秦文献将当时认识到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分为九个大的区域即“九州”,该文献根据适合农业与否,将各地土壤分为上上至下下九个等级,称以渭河平原为中心的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


(1)概括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代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材料三   


杨柳青年画“农家稼穑”图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朝末期,因题材多样,有清一代深受京津地区民众喜爱。清人李光庭在《乡音解颐》“新年十事”中说:“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此外,“连生贵子”一类的妇女儿童画也是清代前期杨柳青年画的重要题材。


(2)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经济角度,说明创作上述题材的背景原因。

材料四   


近代以来,年画除了传统题材外,有了新发展。《中国民间造像史纲》称,19世纪中后期,地主大户不断涌向新开辟的商埠,“发财还家”类年画大量出现。围绕女权的年画也逐渐增多,如图杨柳青年画中文字为:“中国有家眷的男子,大半受累的多。诸位知道这毛病在那里吗?并不是男子不能赚钱,一男子养着好几口,女子裹了两只小脚,诸事不能用力……现在的形势,无论男女必须自食其力,方能自保。……若是男女一样做活赚钱,还有不好过的吗?”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19世纪中后期年画题材更新的社会原因。
2020-11-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规模庞大B.农民家庭生活悠闲
C.小农经济分工明确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021-04-2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东家采桑妇,雨来苦愁悲。蔟蚕北堂前,雨冷不成丝。西家荷锄叟,雨来亦怨咨。种豆南山下,雨多落为萁。”下列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体现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B.宣扬达观自娱的人生态度
C.体现唐代丝织业发展艰难D.说明小农经济的富足情况
2021-01-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诗人翁卷在《乡村四月》中写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对其解读出的信息最恰当的是
①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③男女分工明确④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1-10-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是《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东晋南朝亩产下降是因为生产工具长期得不到改进
B.总体趋势是唐宋以前提高较快,唐宋之后趋于停滞
C.唐代亩产较秦汉提高得益于精耕细作技术发展
D.明清亩产量提高是因为海禁与抑商政策的成效
2020-08-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论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点,观点合理,阐述须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状况统计


时期耕地面积(亿亩)粮田面积(亿亩)人口(亿)人均粮田(亩)粮食亩产(公斤/亩)人均占粮(公斤)
战国末期0.90.850.24.26108460.5
西汉末期2.382.240.63.76132496.5
唐朝2.111.990.533.76167628
宋朝4.153.91.043.75154.5579.5
明朝4.654.21.33.23173559
清朝中期7.276.183.611.71183.5314

——据吴慧《农道:解读中国粮食问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农产品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海关报告显示,历年出口的农产品占出口货值的比重,1873年为2.6%,1893年为15.6%,1903年为26.8%,1910年为30.1%。同时,晚清政府对进口西方米、麦、五谷免税,使洋米洋面得以在中国乘势倾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挤占了粮田,以及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这都影响到近代粮食生产,导致粮食短缺。

——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均占粮仅为21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粮食生产的情况,并说明晚清粮食生产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后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020-04-2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8 . 论证历史,探究历史,运用新史观解读历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密认为,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以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

材料二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他把公元13501850之间500年,称为“漫长的16世纪”,是“世界经济”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亚洲(中国)由“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创生者”,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材料三   19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意】杰奥瓦尼·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启世界历史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欧洲人的“优越势力”?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漫长的16世纪”中国开始走向衰落的表现?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分析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造成的冲击。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二战后初期“世界资本主义如何走出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
2020-11-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农民就积极参与到市场体系中,集市连着城镇,城镇连着远处的市场,形成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网络;而到了动乱时期,农民就会回撤……与外界隔离,形成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对该学者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政治局势决定古代商业的发展B.古代的庄园经济仅存在于战乱年代
C.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无法并存D.农民参与市场程度与环境紧密相关
2020-11-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孟子将小农经济描述为,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百亩之田,还有五亩之宅地可以种桑养蚕,饲养鸡豚犬羊之属;江陵凤凰山出土汉简记载了1户小农家庭,户均人口4.72人,户均土地24亩,最多的一户也只有土地54亩。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儒家理想严重脱离社会实际B.汉代农业生产技术获得发展
C.传统自然经济形态发生异化D.人多地少导致小农处境恶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