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0 道试题
1 . 乾隆时编纂的《吴江县志》记载:“绞绸之业宋元以前性郡人为之。至明熙、宜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当时
A.官营手工业日趋衰落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C.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D.新生产方式萌芽出现
2 .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3 .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A.人工取火B.捕鱼为食C.使用磨制石器D.有古老村落
2021-01-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2020 -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说出图1、图2、图3、图4中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说明引起生产变化的根本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松江府(上海县为松江府的管辖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弘治年间,松江一府的粮食年产量在940万石以上,棉花生产和棉纺织业高度发展。松江府有市镇62个,这些市镇,既是本地农产品、棉布的国内贸易集散地,也是外地原料、消费品输入的中心……资本主义萌芽破土而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摘编自何惠明等《松江县志》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上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上海开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日益深入上海地区诸县城,洋货排挤土货,机器工业品代替手工业品,上海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上海租界市政设施和交通工具的近代化,市政管理的专门化和法制化,自来水、煤气、电灯的使用……繁华的十里洋场,市民的娱乐场所,闻名遐迩的文化设施等,在展示西方文明的光彩的同时,也加速了上海城市近代化的步伐。

——摘编自朱子彦《松江府在明代的经济地位——兼论上海地区的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中叶松江府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上海地区近代化转型的原因。
6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经营方式。这一经营方式最早出现在(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021-01-0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商业化速度的加剧,随之而来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以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道光的《苏州府志》中提到晚明苏州府“江南烟户业田多,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出乡村者十之一二”。这说明当时
A.工商业成为社会的主流阶层B.市民阶层的流动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D.南北经济差距拉大
2021-01-0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江南的大型茶叶种植园慢慢开始向民间发展,小户人家的种植业慢慢兴起,大型的种植园雇佣了很多的无地农民,使他们成为茶园生产的雇佣工人,大片的土地被地主用来种植茶叶,城市里出现了茶叶制作的手工作坊,越来越多的新兴工艺被用在了茶叶的生产上。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
A.茶叶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商品经济向农村地区延伸D.种茶业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9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可以说是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这种明显的转变迹象在经济上的突出表现是
A.手工工场的开设B.新的农作物品种的输入
C.民主思想的萌生D.总结性科技著作的问世
2020-12-13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夫之耕,食有余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

——摘编自(宋)李靓《李靓集》

材料二 十六、七世纪农业中大批劳动力离开农业而进入工业的事实,表明此时社会生产结构的某些变化。当时凡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如纺织业及其加工业、采矿业等繁荣起来。在易于发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纺织业中,首先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摘编自李沟《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材料三 1842年到1895年间,由于外国资本侵入仅是商品输出,未形成资本输出,因此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在这个阶段内,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均有了较快的发展,对以耕织结合为核心的自然经济形成较大冲击,促使其开始松动、解体;私人资本主义从无到有,并且在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的刺激下,采用较先进的设备和管理,从而使单一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至此,在短短50多年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已不是处于萌芽状态,而是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成分而存在”。

——摘编自尚和平《封建主义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时期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综合上述 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