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在意大利发出文艺复兴的第一束光芒始,到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了德、英、法等地,在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才刚刚从中世纪的文化遏制中转变过来。此时恰逢世界的大航海时代(15-17世纪),东方新航路的发现,大航海时代发现了中国。所谓西方对中国的发现,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看见了原来未曾看见过的事物”,而是一种具有“新的品质”的发现。这后一种发现,更加是本质意义上的发现——原来人类还可以这样来生活,人类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并没有接受上帝的主宰,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他们可以追求美女,他们可以追求夫义妇顺、连生贵子,可以追求丰衣足食,可以追求风花雪月…了解了明清之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再来解读中国清代外销瓷,它们恰恰就是这一中国文明、这一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几乎每一件中国清代外销瓷都是载体。因为几乎每一件清代外销瓷都有瓷绘,而这些瓷绘是“画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什么是意必吉祥?吉祥就是义无反顾地追求现世的幸福。显而易见中国清代外销瓷的数量巨大、传播广泛、画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在中国文化启迪西方的过程中起到过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

——阮富春《清代外销瓷在陶瓷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在没有新的动力和机器的时代,除扩大生产规模外,就只有靠分工、再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这就促使丝织业和景德镇制瓷业终于发展到它们的顶峰——工场手工业时期,其生产力也提高到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由于欧洲人喜爱色彩瑰丽的瓷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欧洲市场上的珐琅彩、墨彩瓷的价格要比同类青花器高出四倍。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与官窑的影响下,景德镇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为更适合工匠彩绘的“粉彩”。同时还引进了西洋画法。由于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法国人都抢购彩瓷,为满足外商的急迫需求。景德镇瓷商贩运白胎瓷至广州设厂加工釉上彩,于是遂有“广彩”的出现。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国外销瓷器迅猛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代瓷器大量外销的影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说:“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以中国文化大规模西传、以西方效法中国为其显著特征的文化交流史。”谈谈你对这一特征的认识。
2022-09-24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湖北B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开始大力引进高产或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如南洋的番薯、南美洲的玉米、巴西的花生、吕宋(菲律宾)的烟草等。水稻逐渐推广到北方。清代,这种作物交流的势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农民生活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的种植也进一步向北方推广,其收益已超过传统的桑麻作物。优良棉花品种不断出现。许多地区棉花的种植已成为商品生产。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蓁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材料三   以“制器为先”的洋务派首先发展近代军工企业,然后发展民用工业,遵使中国近代机器工业形成先军工、后民用;先重工业、后轻工业的独特发展道路,不论是军工企业还是民用企业的发展,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他们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大约创办了20多个近代化的民用企业,其种类计有:轮船、运输、铁路、煤矿、冶铁、电报、纺织等,经费2964万元,雇佣工人25500-29500人。……这些民用企业经营的方式,有的全部官办,有的官督商办,或者官商合办。它们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在经营管理上还带有不少封建性。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明朝后期,嘉兴所辖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江南官营织机有3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明后期废除了匠户和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家就有“织帛工及丝佣各数十人”。

——摘编自李绍强、徐建青《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

材料二 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

一节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第三节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不能照抄原文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2020-10-12更新 | 137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滩桥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曾展开长期的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有许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但传统的儒家思想起了阻碍的作用。

另一种观点认为,明清封建专制政权推行的一整套方针政策,使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很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又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成熟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坚固,自给性比较完整,上层建筑比较强大,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整机能,不容易被冲破和瓦解。

你认为上述各种观点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为什么?

2020-09-25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郧阳中学、恩施高中、随州二中、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制茶、造纸、印刷、丝织、冶铁、制瓷等手工业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由手工业者分化产生的作坊主和工场主,一是以商人为代表的商业资本直接支配生产。从手工业者分化上升为工场主的比较少,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这条途径占主要地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西欧大约同时,以后的发展却比西欧慢,直到19世纪40 年代,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占的比重仍然微不足道,尚未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内邮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进西方的机器、人才,创办现代工业。他们是一些握有军政大权的皇室贵族与地方督抚。他们兴办现代军事工业以“自强”,兴办现代民用工业以“求富”……5年后,一大批原来的状元、进士、举人弃官从商,开办工厂,大量商业企业兴起。商办企业都是民营企业,生产是满足社会消费。商办企业成为工业中的主导力量。中国现代工业开始摆脱此前的畸形道路,走上了一条新的正常发展道路。

——赵德馨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跟19世纪60年代相比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0-08-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材料二   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年商税额指数
995998年400万贯100
10041008年450万贯113
1058年700万贯175
10641068年846万贯212
1077年879万贯220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材料四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宋时期的商业发展信息。
(2)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商业状况,简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四,从《苏州丝织业手工工场》图中提取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简析这一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019-12-1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每下一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三: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何良浚《四有斋丛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什么特色?
(2)指出材料二中毅庵祖的身份,分析其“家业大饶”的原因。
(3)以上材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出现了哪些重要的经济现象?
2019-08-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高一3月周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