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在意大利发出文艺复兴的第一束光芒始,到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了德、英、法等地,在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才刚刚从中世纪的文化遏制中转变过来。此时恰逢世界的大航海时代(15-17世纪),东方新航路的发现,大航海时代发现了中国。所谓西方对中国的发现,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看见了原来未曾看见过的事物”,而是一种具有“新的品质”的发现。这后一种发现,更加是本质意义上的发现——原来人类还可以这样来生活,人类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并没有接受上帝的主宰,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他们可以追求美女,他们可以追求夫义妇顺、连生贵子,可以追求丰衣足食,可以追求风花雪月…了解了明清之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再来解读中国清代外销瓷,它们恰恰就是这一中国文明、这一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几乎每一件中国清代外销瓷都是载体。因为几乎每一件清代外销瓷都有瓷绘,而这些瓷绘是“画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什么是意必吉祥?吉祥就是义无反顾地追求现世的幸福。显而易见中国清代外销瓷的数量巨大、传播广泛、画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在中国文化启迪西方的过程中起到过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

——阮富春《清代外销瓷在陶瓷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在没有新的动力和机器的时代,除扩大生产规模外,就只有靠分工、再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这就促使丝织业和景德镇制瓷业终于发展到它们的顶峰——工场手工业时期,其生产力也提高到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由于欧洲人喜爱色彩瑰丽的瓷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欧洲市场上的珐琅彩、墨彩瓷的价格要比同类青花器高出四倍。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与官窑的影响下,景德镇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为更适合工匠彩绘的“粉彩”。同时还引进了西洋画法。由于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法国人都抢购彩瓷,为满足外商的急迫需求。景德镇瓷商贩运白胎瓷至广州设厂加工釉上彩,于是遂有“广彩”的出现。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国外销瓷器迅猛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代瓷器大量外销的影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说:“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以中国文化大规模西传、以西方效法中国为其显著特征的文化交流史。”谈谈你对这一特征的认识。
2022-09-24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千米,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

——摘自《国家地理》

材料二 “……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到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市,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布匹,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罢瓦。……内中瓦子莲花栅,牡丹栅……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摘自《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摘自《手工业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写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哪座城市?与唐朝长安相比,该城市有何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现象属于何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出现于何时?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明朝后期,嘉兴所辖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江南官营织机有3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明后期废除了匠户和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家就有“织帛工及丝佣各数十人”。

——摘编自李绍强、徐建青《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

材料二 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自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7次远航中,丝织品是贸易的主要物产。明朝后期,嘉兴所辖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归安县“男耕女织,农家本务,况在本地,家家织经”。江南官营织机有3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明后期废除了匠户和徭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灏家就有“织帛工及挽丝佣各数十人”。

——摘编自李绍强徐建青《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

材料二 从18 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曼斯菲尔德的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在韦奇伍德埃特鲁利亚制陶厂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拌土车间、制胚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上彩车间等,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所指定的一道生产工序。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04-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

一节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第三节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松江府(上海县为松江府的管辖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弘治年间,松江一府的粮食年产量在940万石以上,棉花生产和棉纺织业高度发展。松江府有市镇62个,这些市镇,既是本地农产品、棉布的国内贸易集散地,也是外地原料、消费品输入的中心……资本主义萌芽破土而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摘编自何惠明等《松江县志》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上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上海开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日益深入上海地区诸县城,洋货排挤土货,机器工业品代替手工业品,上海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上海租界市政设施和交通工具的近代化,市政管理的专门化和法制化,自来水、煤气、电灯的使用……繁华的十里洋场,市民的娱乐场所,闻名遐迩的文化设施等,在展示西方文明的光彩的同时,也加速了上海城市近代化的步伐。

——摘编自朱子彦《松江府在明代的经济地位——兼论上海地区的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中叶松江府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上海地区近代化转型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不能照抄原文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2020-10-12更新 | 137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新晃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发生瘟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皇帝下诏)勿(不要)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开仓赈济灾民)。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积蓄充足而人们乐得其所)。”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相望……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苏州府风俗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2)材料二就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有何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城市出现了怎样的新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其出现的主要因素。
10 . 在中国历史上,江南经济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凋籍田业”(不靠土地),“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日取分金为谷飨计”

材料二“招商局未开以前,洋商轮船转运于中国各口,每年约银7877余万两。该局既开之后,洋船少装货客,……合计三年中国银少归洋商者,约已1300余万两。”

——1876年太常寺卿陈兰彬奏书

材料三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成立了福新面粉公司,与他们之前在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后更名茂新面粉公司),两个公司共有12个厂,每昼夜生产面粉96万多包,拥有的资本占全国私营面粉厂总资本的305%,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面粉企业集团。1915年荣氏兄弟又投资创办了中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4个。

——摘编自《中国民族工商业百年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江南苏州一带的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产生的影响?这类企业和材料一中“机户”在生产方式上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在1912-1922年间得到较快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
2020-08-3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