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对商业和商人采取了保护措施,定商税‘三十税一’,还规定书籍笔墨农具……舟车丝布之类皆免税,并下令裁撤税课司局364处,使商税较元末大大简约”。这些措施
A.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B.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改变了明朝的经济结构
2020-08-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明代著作《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徵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明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商人地位的提高D.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2020-09-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下列记载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
C.坊市之名,多失标榜D.坐垆肆者,皆不得宿肆上
2020-08-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料记载: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所需粮食大半须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即所谓的“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而江南地区生产的手工业品则跨出长江下游,输往全国售卖,“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缮、币(帛)者,必走浙之东也”。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A.江南的经济重心地位逐渐丧失B.跨区域商品流通贸易日趋频繁
C.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区域商人的兴起助推经济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史·吐蕃传》记载,当时河西走廊为西夏所据,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地)诸国商人多绕道鄯州(今青海乐都)贸易,西域诸国与宋朝通使亦取道于此。这反映出当时
A.战乱促进边疆地区商业的发展B.政权并立局面并未阻隔中外贸易
C.青藏地区的政局相对比较稳定D.宋朝政权积极维持与西域的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太平广记》是一部宋代编纂的小说集,其中一篇记载:“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从来,寡居……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然而家甚富贵,多有驴畜。往来公私车乘,有不逮者,辄贱其估以济之。人皆谓之有道,故远近行旅多归之。”这有助于了解
A.小农经济的统治地位B.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C.商业发展与社会风气D.当时文学的主流形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文献典籍记载,汉代出现了大量以出产地命名的特色商品,如鲁缟、齐纨、蜀锦、济南剑。西北出土的肩水金关汉简和居延汉简里也出现“河内甘两帛”“广汉八稷布”等字样。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官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B.国家统一促进商品流通.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区域长途贩运开始兴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

——摘编自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入侵美洲之后,不断将美洲白银开采,运送到本国和其他殖民地,运送到本国的白银通过外债和贸易流通到西欧各国,西欧接着同中亚、南亚进行贸易,白银流向东方,再通过中国同南亚的贸易流入中国,而西属殖民地也通过和中国的贸易流入中国。这一时期也正是欧洲建立其世界中心的时期,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亚洲、非洲和美洲。

——摘编自刘昊《欧洲世界体系与美洲白银—16、17 世纪美洲白银的流向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洲白银在近代世界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对中国和西班牙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福员“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当时,在中国市场上有非洲出产的珍珠、象牙、厚负等,有越南的藤杖,有伊斯兰瓷器。窝阔台即位之初,他拿出国库的资本交给斡脱(官商),让他们放手经营。《元典》中有“忤脱户,见奉圣旨、诸王令旨,随路做买卖之人,钦依先帝圣旨,见住处与民一体当差”的记载。元沿宋制,设市舶提举司为海外贸易管理机构。1278年,忽必烈下旨:“诸藩国诚能来朝,联将宠礼之。”对外贸易无论水陆均“往来互市,各从所欲”。还把商业税率从30税1,降至60税1,甚至“置而不税”,对从事海外贸易的“舶商、梢水”及其家小,给予“免除杂役”的优待,使元朝对外贸易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摘编自梁凌霄等《试论元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1978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西方市场的大门正式向中国敞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国的外贸政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次年,中央批准广东和福建两省在对外经贸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并在上海、北京、天津设立地方外贸公司,对外贸新政策在试点区域逐渐推开。一方面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和鼓励吸收外资的政策。一方面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在这一阶段,国家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能力。

——摘编自余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每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背景及特点。
2021-04-23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八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清代严如煌在《志林说》中记载,东北三省“铁厂、板厂、纸厂、耳菌厂皆厚赀商人出本,交给厂头雇募匠作,厂民自食其力”。此外,商人还租地种植经济作物,如蔬菜、果木等。由此可见,清代
A.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B.商品经济逐渐取代了自然经济
C.雇佣关系逐渐得到普及D.商业资本与产业经营实现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