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至唐,“通商”一词几乎在载籍中消失,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篇》等书中其出现的频率却陡然增高,《金史》《元史》等史籍中也出现不少“通商贾”、“通商惠工”、“力穑通商”的记载。这一变化体现了
A.重商成为社会共识B.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提升
C.抑商政策难以为继D.社会转型推动了经济发展
3 . 宋代蔡襄《荔枝谱》记载:“(荔枝)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这反映出宋代()
A.商业经营模式变化B.社会诚信普遍缺失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后期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其日记记载:国内没有一个地方出产的黄油和奶制品会比苏州的多,米酒会比苏州的好。这些一般都是运到北京和国内其他地方出售的。由此可见当时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B.江南畜牧业发展快
C.区域分工相当明显D.国内长途贩运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2019-12-27更新 | 1312次组卷 | 8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知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记载:康熙年间,鲁西南曹县木棉之利“几与九谷平分轻重”;乾隆间,鲁北沾化县“通县所赖惟小麦、棉花二种”。材料表明当时的山东地区
A.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对外贸易发达,棉花出口增加迅猛
D.棉布开始成为民众普遍使用的衣料
7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407次组卷 | 7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初年,苏舜钦的《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记载:“地占三乡,户率三千,环四十里……皆以树桑栀甘柚为常产。”这数千家果农以果园为“常产”,“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这反映出当时苏州地区
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D.雇佣关系日益普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宋会要辑稿》记载:“上封者言:‘岭南村墟聚落,间日会集裨贩,谓之虚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冀增市算’。帝曰:‘徒扰民尔,可仍其旧。’”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完全放弃B.经济重心南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已超越中原
C.闭关锁国政策在宋代已有萌芽D.宋代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商品经济亦有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料记载,清乾隆以后在外来商船的刺激下,四川省在稻米等传统粮食优势作物之外,形成了棉、桑、蔗、茶、果等专业种植区,甚至一些府县多种植烟草,“邑人业烟草者甚多,良田熟地种之殆遍”屡见不鲜。这一现象表明
A.清朝已经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商品生产结构变化受到市场的影响
D.经济作物获利大于粮食作物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