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条“罢市”的记载,有21条表示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之际。
A.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B.拜金逐利之风盛行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D.史学思想发生变化
2 . 据《宋史·向敏中传》《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初大臣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最终张齐贤如愿所偿,后来双方因此事闹得不可开交。这表明宋代
A.妇女不受儒家伦理观念束缚B.理学对士大夫群体影响小
C.士大夫婚姻观念日趋世俗化D.士大夫阶层流动日益封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江浙地区唐宋以后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到了明中后期,“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各地广种棉花、甘蔗、果木、烟草等作物的记载也多见于史书。这种现象反映了江浙地区
A.经济重心地位日渐凸显
B.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4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上海成为南方重要对外贸易城市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
A.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B.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
C.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
D.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2019-01-30更新 | 143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4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国语·晋语》记载:“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说明官营手工业
A.主要是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B.是古代手工业的唯一经营方式
C.由政府垄断经营
D.产品主要在市场流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易经》记载,神农氏(炎帝)时期,曾在“日中设市”,“聚天下之货”,使各“交易而退”。材料所载
A.为商业研究提供了准确资料
B.对商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C.侧面反映出商业的悠久历史
D.说明当时长途贩运比较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四民月令》描述了东汉时期一个地主庄园一年中农业生产的安排。其中有大量关于“籴”“粜”等买卖谷物的记载,以及三月可“买布”,八月买“韦履,以备冬寒,十一月。买白犬”以供祭祀之用等内容。这反映出在东汉时期
A.商业活动是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
B.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已逐步松弛
C.庄园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D.物物交换是商品交易的主要形式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