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唐朝的“坊市制度”在宋代被取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而商业的发展只能对统治者有利,而不会影响其统治地位。宋代仍然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奖励垦荒,因此,至天圣年间(1023~1033年)农业得到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时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此外,纺织、制瓷、矿冾等各部门都有显著发展,各业作坊规模之大,超越前代。

——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而这又进一步促使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如松江,是明代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有众多手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集散地,其中朱泾镇“四乡盛产棉花,乡人精于纺织,所产标布质地精细”。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资本的增多、竞争的激烈,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且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在明清之前,人们都以习儒或做官为一生的奋斗目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加入到从商队伍中,“弃儒就贾”成为当时的风气。但是商业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社会的商业化使人心趋于机械、变诈,人们唯利是图。

——摘编自陈君齐洋锟《晚明的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2021-12-25更新 | 443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全国设置榷货务管理机构6个,山场13个。种茶的百姓为园户,官府向园户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榷货机构根据收购茶叶的数量向商贾出售茶券(亦称茶引),商贾凭茶券到茶场提货(称为交引)。由于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政府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至嘉枯(公元1056-1063年)中,由于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风,对园户的茶叶压级压价收购,影响了园户种茶的积极性,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导致产销脱节。加之管理不善,成本上升,使整个官卖制度经济效益下降。为了克服和改变这一情况,遂将全国茶的专卖改行通商法:茶商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这样既提高了园户生产的积极性,又减少了官府收购及调拨的环节,使茶叶交易趋于优质优价的经济原则,也减少了交易程序。《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行通商法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可见改通商法财政收入有了增加。

——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指出宋朝茶叶管理政策经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概括宋朝茶叶管理政策改革的积极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4 .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政府的决策或行为对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

“诸非洲县之所,不得置市”

——唐景龙元年(707年)的敕令

材料二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第一卷

材料四   



(1)何谓“草市”?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草市发展所面临的困难。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草市发展概况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三说明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什么新现象?该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材料四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建立图二所反映的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努力使“市场逐渐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来”的?
2021-08-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宋朝在商业发展方面,比前面任何朝代都大胆的多,商业繁荣的程度也前所未有。若说宋朝发生了“商业革命”,这其实一点也不为过,毕竟无论是商业环境、商业观念、城市功能,还是经营模式、货币形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如若将其与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西欧“商业革命”进行对比,不免小巫见大巫,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出现“商业革命”的原因。

材料二   全国工商联是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工商企业的民间商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工商联参加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进言建议,同时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90年代中期,工商联已同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起成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合作联盟,71个国家的80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

——摘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全国工商联在改革开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2021-07-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城市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它们的商业意义远远比不上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宋代开封城中出现坊、市、巷名并列,形成了工商与居民杂居,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商人为扩展营业范围出现了“侵街”现象,当官吏向侵街的店铺收税时,说明政府已经承认了侵街设店的合法性,古典的坊市制走向瓦解……随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宋政府把汴京临安等大城市贴近城郭的草市当作城镇的一部分来对待,这样,城市就容纳了更多的作坊和行铺。宋代的城市转型,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端。

——摘编自《略论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材料二   徽商,指徽州府籍(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商人的总称,俗称“徽帮”。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徽人经商,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徽商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社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摘编自《徽商的由来》


(2)据材料指出徽商经营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材料三   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
7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商业初兴之时,只有现在所谓定期贸易。《易经.系辞传》说: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指这一事实。所运销的,多数是奢侈品,所以专与王公贵人为缘。“子贡(卫国大商人、孔子弟子)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史记.货殖列传》),“交通王侯,力过吏势”(《汉书.食货志》),此等商人,看似势力雄厚,其实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浅的。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021-06-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徽商,是对徽州籍商人的总称,俗称“徽帮”,与晋商、潮商一起,并称中国历史的“三大商帮”。《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唐宋时期,徽州的竹、木、瓷土、生漆、商品茶以及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文房四宝进一步推动了徽商的发展。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明清之际达到全盛。明代《徽州府志》载:“徽州保界山谷,山地贫瘠,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徽商的代表人物。幼时家贫,当过放牛娃、帮工。19岁时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作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成为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胡雪岩以此为依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胡雪岩在上海代借外款高达白银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为左宗棠做情报工作。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军功章里有胡雪岩一半的付出。后为清廷赏识,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清光绪九年(1883年),因其产业久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又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抄家,郁郁而终。


(1)根据材料,概括徽商在明清时期能够发展为中国历史上三大商帮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徽商代表胡雪岩商业成、败的原因。
2021-06-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们通过海陆通道进行外贸活动。唐宋至元,海上贸易日渐兴盛,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外贸城市。明清时期,借助国内经济、市场,外贸进一步发展.郑和下西洋把贸易区域扩大到波斯湾、红海及东非沿岸,但这种官方贸易逐渐式微,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普通民众“一叶之舟,率得厚利",甚至形成了王直等实力强大的民间贸易集团;广州在全国贸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澳门等城市也成为重要的外贸口岸。菲律宾的马尼拉等地形成了新的贸易中转站。中国主要出口纺织品、瓷器、茶等,换回各地特产和大量白银。18世纪以后,中国海外贸易最终衰败.

——摘编自杨瀚球《十五至十七世纪中西航海贸易势力的兴衰》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欧洲贸易网中,意大利威尼斯等城市的地住不断下降,而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地则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随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直接联系、西欧资本主义主导的统一市场。荷、英、法等逐渐形成近代国家,政府重视商业和外贸,支持、参与民间建立一批新型股份公司,国家给予公司种种特权,支持其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李壮《15世纪以来欧洲列国与中国经济政策分野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外贸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西欧外贸发展与中国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外贸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促进外贸的健康发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关陇西北商业经济区,以洛阳、汴州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经济区和以扬州为中心的江南经济区。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有市、有坊,市、坊分开。由于国际贸易的发达,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和“市舶司”,设各国商馆,接待各国商人。南方的扬州,是江南物产的集散地,成都是和扬州一样齐名的大都市。在唐代商业发展中,都市里出现了储蓄和支付钱币的柜坊,与柜坊同时出现的还有“飞钱”,是我国最早的汇兑制度。

——摘编自童贤彬《唐代商业发展特点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到宋代由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开始突破,出现了坊市混杂的局面,商人只要纳税,可以随处开设铺店,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这些商业场所往往与居民区杂混交错。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材料四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商业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城市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1-05-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