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唐朝中后期,乡村出现了许多“草市”,江淮一带尤其繁荣,“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其中一些发展为商业市镇。草市的出现反映了(       
A.严格的坊市制度已经崩溃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商业城市成为贸易中心D.市场从城市延伸到乡村
2022-05-26更新 | 291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新兴城市的规模超过西周礼制"王城方九里"的限制、成了"千丈之城,万家之邑",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且"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这说明当时
A.礼乐制瓦解促进了城市兴起B.新兴城市商业功能显现
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D.全国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2022-02-25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州地区的社会生活,在晚明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奢靡,去朴从华,新奇刺激,轻视礼教,成为当时城市社会取向。社会各阶层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多样化、享乐化的同时,还对文化生活必需品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生活因此而繁荣发达,纷呈多样。该地风尚往往开风气之先,成为许多地区乃至全国争相效仿的时尚。而到了清朝前期,苏州举凡吃、住、行、玩,都有相应的服务行业和服务设施,达官富豪可以在那里尽情享受,技艺百工可以在那里觅食谋生。市民生活与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他们追求高档次的物质生活,社交形式趋新,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等。

——摘编自韩佳女、姚媛、赖冰清《论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自1760年到180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由10%上升到20%,但这个时期属于城市化的早期阶段,上升速度比较缓慢。1760年的英国,工业革命的范围主要是轻工业,分布在钢铁、煤炭、交通等重要的部门,由于关键的技术问题未得到解决,一时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19世纪是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阶段,在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由20%上升到50.2%,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在这个阶段中,纺织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动力,随着蒸汽机的普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815年时,英国已拥有几千台蒸汽机,英国的棉纺织企业主大部分成了“蒸汽工厂狂”。这个阶段出现了一批由交通运输业带动产量的城市。自19世纪20年代第一条铁路的建成到19世纪50年代铁路网的形成,英国仅用30年的时间,其间,与铁路发展配套的各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牟元军《论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至清朝前期江南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原因。
2023-02-19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孝宗时“朝野率皆用银”,大臣丘浚上书《大学衍义补》,提出“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以中下二币为公私通用之币而一权之以银”。据此可知,当时明朝
A.已经实现了白银货币化B.政府的货币政策存在争议
C.发展银本位制的紧迫性D.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加强
2022-04-09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海南省中部六市县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北宋中期“交子”出现的背景是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重农抑商观念的动摇
2022-06-01更新 | 244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呈现出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促使城乡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形态的转型
C.税收制度的革新D.商品经济的发展
7 . 驱傩是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的祭祀活动,在宋代更是盛极一时,成为民间广泛参与的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表演形式,寻常百姓和皇帝都来观赏大傩活动。由此可知宋代(   )
A.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B.理学对社会的影响有限
C.民间娱乐活动没有等级差别D.商业经营方式丰富多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史学家马端临(年~1323年)认为“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北宋财政主要来自于工商业税源的开拓,其途径是共利。这说明宋朝
A.通过法律规范了经济行为B.重农抑商政策改变
C.当时农村劳动力日益缺乏D.财政思想发生变化
2022-04-19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据如表可推知,清代中期苏州地区
糙米价格(每石)棉布价格(每匹)踹匠工资(每匹)
1665年约400文约30文11文
1724年约1000文约30—35文约11文
18世纪末约1500文约100—200文约14文
(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壮者每天可满布5匹;苏州当时有匠的2万人。)
A.人口膨胀影响劳动力价格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C.传统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败D.通货膨胀破坏城市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朝土地买卖“立契”的法定程序除填写契纸,须经官府验契纳税称作“税契”。税契后只有经官府印押的红契,才是买主取得所有权的合法凭证。此规定
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B.确保了政府赋税收入
C.缓和了尖锐社会阶级矛盾D.维护了小农合法权益
2022-05-18更新 | 384次组卷 | 11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