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白银的来源有国内生产与国外流入两条途径。在15世纪50年代,云南的银矿得到了开采,使原本缺银的局面略有改观。宋应星《天工开物》里称:“合八省所生,不敌云南之半。”然而,另一方面,市场对白银的需求却还在增加。因此,明代中国不得不寻求国外的白银。海外白银的来源主要是欧洲、美洲和日本。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总量的十倍。美国学者艾维斯认为,1530年到1570年,中国最重要的白银来源是日本;1570年以后,美洲白银成为最重要的来源。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为打破经济萧条局面,1933年颁布白银法案,开始从国外以高价大量购买白银。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使用银本位的国家,受到巨大冲击,银价高涨,白银大量流出国外。据海关报告,至1934年底,白银公开输出国外的共达三,亿五百万元,偷运出口的约达2000万元以上。银价高涨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威胁,主要表现为入超剧增,物价惨跌,农业萧条,通货紧缩,形成空前的金融恐慌。为应对此局面,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废止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改革。

——摘编自张秀莉《国际视野下的南京国民政府纸币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以来白银成为主流货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时期法币改革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州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外贸海港,宋立国后率先在此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宋人赵汝适在其《诸蕃志》中列出了与宋代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名称超过了六十个。宋政府为保障入港商船的-安全及防备走私,开始执行“望舶之制”,专订在广州、泉州等港设置了望检司。两宋海外贸易的规模之大,在市舶司净利收入中可略见一斑。宋初59万缗,徽宗时110万缗,绍兴年间更高达200万缗。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宋朝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总体逆差,逆差累计额达381亿美元;90年代(除93年外)基本为顺差,顺差额为486.5亿美元;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1年,我国对225个关税税率进行下调,减少和取消商品配额和进口限制等非关税壁垒手段,在出口方面实行出口退税制度,确立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为我国成为国际贸易大国奠定了基础。

——孙玉琴《中国对外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背景。
2021-10-25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3 . 2015年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正式成立,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商业繁盛,尤其是棉布、粮食、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远距离贩销的结果。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正是在白银成为通货和计价标准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当时,欧洲人的东来,刺激和吸引东南沿海的商人到南海诸国自由贸易,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商人的贸易,均用银钱易货。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一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1/3的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繁荣,加速经济的白银化。人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各国先后组成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实行外汇倾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当时,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英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二战期间,罗斯福设想的“世界蓝图”之一,就是战后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的生产设施与资源开发。固定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贸易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国家定价商品不足5%,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占世界8.73%,居第三’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而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教师用书《历史·必修2》、人民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的金融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历史条件。
2021-08-31更新 | 398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15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某电视剧以唐代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的“市”上。下列是电视剧中长安的“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A.“夜市”繁荣B.有管理“市”的官员
C.“市”里的货物来自天南地北D.“市”分散于宅屋之间
2021-09-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描绘了明代苏州城的繁华。品鉴下图,《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当时
A.政府对苏州工商业发展的重视
B.新兴市民阶层力量发展壮大
C.市镇商业活动和百姓生活场景
D.文人画注重抒情写意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人、游人、举子等纷纷拥向京师,于是,兼具食宿、会友、洽谈生意等多种功能的会馆,遂在京城应运而生;它具有补充旅馆的作用。会馆主要供各地文武举子来省和进京应试而设,同时也接待来京的各地商人。乾隆年间,北京会馆共计182处,到光绪年间,已发展到近400所。会馆的社会历史作用首先表现在封建文化的传播上,其次,它还是中国烹饪技术的传播场所,到清末,会馆又成了当时进步人士的政治集会场所,如北京的粤中会馆,是1895年成立的主张变法维新的强学会会址;粤东会馆是1898年成立的保国会会址。

——摘编自王淑良《中国旅游史》(有改动)

材料二铁路时代的来临促进了许多欧洲国家和其他国家酒店业的发展,引发了市中心宾馆建设。铁路公司也是酒店建设的主要倡导者之一。酒店因此很快进入了一些铁路枢纽城市,如纽约、伦敦和爱丁堡。英国工业革命后。一些新思潮被引进到饭店业。1750- 1825年间,英国的饭店赢得了世界上最好的声誉。尤其是在伦敦,那儿的客栈老板们陆续增加了一些服务项目,并努力使客栈保持清洁,这些举措迎合了旅客们的口味。道路的延伸也将这些源于大都市的新思想和新做法带给了乡村酒店的老板们。 1780- 1825年间,英国的饭店发展达到了高峰。

——摘编自彭顺生《世界旅游发展史》(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会馆建设的特点并简析会馆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西旅游设施建设背景的异同。
2021-03-1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品贸易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对我国的经济、阶级变动、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国家政策等方面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价值理念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在封建传统的价值理念上也出现了某些松动,主要表现在儒家“学而优则仕”理念的崩溃,更多的人开始将经商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的途经;传统社会“重本抑末”思想松动,更多人通过从事商业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满足;发财致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追求,更为注重现世主义。以上这些价值观念都沉重打击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理念。……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也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表现出较为大众化世俗化乃至出现进步思想的趋势。

——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新思考》

材料二   晋商……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而且引起了山西社会风尚的变化,带动了山西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由于他们将大量的收益返回家乡,用于各种各样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更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商品物资交流,使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有了更大的推动力和物质基础。平遥、太古、祁县之所以在明清时期获得迅猛发展,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王社教《明清时期山西地区城镇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价值观念冲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晋商发展壮大对平遥古城的经济发展和古城建筑产生了哪些影响?
(3)商品经济冲击下的明清社会出现守旧与创新两种思潮的碰撞。请选择下列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观点一:“明清时期封建传统的价值理念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观点二:“明清时期思想文化表现较为大众化、世俗化乃至进步思想出现的趋势”。选择观点一请结合宏村村落建设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选择观点二请结合戏曲、文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论述。
2021-05-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全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19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摘编自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2021-05-01更新 | 104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出现了文人经商风潮,对文人学士而言,通过文字谋利,是他们比较容易参与的商业行为,于是一批士人书商出现了。大量文人在自己熟悉的图书领域寻求生计,进一步加速了书籍商业化的程。此时出书品类繁多,数量庞大,鸿篇巨制频现,无论经史,还是日用类书、通俗小说,都以惊人速度发展。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皆为重镇,常熟、湖州等地也在书籍出版领域拥有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借助江南地区优良的水路交通条件,整个区域联结成成熟而活跃的书籍刻印出版和消费市场,并与福建、江西、两湖、江北、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等地域形成全国性的书籍交流网络。

——摘编自章宏伟《明中后期江南出版业的勃兴》等

材料二   甲午战后,维新志士以报纸、期刊、图书为宣传工具,输入西学,启蒙新知,一时间,出现了国人争相办报的热潮。1900-1911年,中国通过日文、英文、法文共译各种西洋书籍至少1599种,超过此前90年中国译书的总和。庚子以后,清政府改革教育,变更学制,特别是废科举兴学堂,带来了庞大的教科书市场。一些民营出版机构抓住机遇,编写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教科书,如商务印书馆陆续出齐了成套的《最新教科书》,因销路十分广泛,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版机构。1902年,梁启超提倡“小说界革命”,揭开了小说出版史的新篇章,其表征是小说出版的蔚为壮观,1903-1911年的9年间就出版、翻译小说2377种。清末民营出版业的崛起,使之成为了清末三足鼎立的出版主体之一。

——摘编自吴永贵《论清末民营出版业的崛起及其意义》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图书出版业整体出现加速繁荣的态势。到2013年,中国的传统出版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印刷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三,在世界出版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当代中国,出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能够起到凝聚民心、鼓舞士气、振作精神、形成合力的作用。

——摘编自周蔚华《重新理解当代中国出版业》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江南出版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营出版业崛起的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出版业发展繁荣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的发展,可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首次启动。宋代城市发展突破原有政治和均值性质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商业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近代型城市风貌已初见端倪。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宋朝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其货币几乎成为“国际货币”。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仅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明朝中期,中国商品通过几条航线大批输往海外,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民间使用白银逐渐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1550年后,由入股组成的企业在英国和尼德兰普遍确立起来。1553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兰出现。在相对薄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宋朝和明清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业革命和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2021-04-2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龙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