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016-11-27更新 | 4334次组卷 | 104卷引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代画像砖的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画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等。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砖
A.反映出世界一流的艺术创作技术
B.通过艺术形式形象记录了社会状况
C.以满足统治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D.可以用来研究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
2022-05-26更新 | 634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鹿寨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770名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摊贩,提篮挑担的小贩,船夫,脚夫,丝绸药材以及各种杂货店的大小商人,骆驼队的贩运商人,打铁、制车等各种手工业者占了半数以上,生动再现了汴京商业的繁荣风貌。作为例证,可以用来说明北宋时期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宽松环境利于工商业繁荣
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D.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4世纪初,一位到中国游历过的西方人提醒到华贸易的商人:“中国的皇帝会将你们的银币纳入国库,他会给你们换成黄纸,上面盖有皇帝的印章,称为‘宝钞’,当购买丝绸等物品时,所有人都会接受这种黄纸。”这一现象
A.限制中外贸易往来B.证明中国最早使用纸币
C.制约商品经济发展D.说明纸币成为主要货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大量输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代中叶以后的商品经济浪潮已烃突破了大中城市的局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市民阶层人士变得庞大复杂起来,它包括了商人,店员、贩夫、手工业者、游民、士卒,下级官吏、下层文人等各色人物。工商业者已日益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摘编自王言锋《社会心理变迁与文学走向》

材料三   明中后期,江南表面看似活跃的商业活动及手工业生产实则后继无力,仅以维持个体家庭基本温饱为目的、重复简单再生产而已。凡此,导致明代失去“社会变迁”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创新及技术革新重要基地。

——摘编自赵玉田《环境与民生:明代灾区社会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后继无力”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丁骘《请禁登科进士论财娶妻疏》中言:“窃闻近年进士登科,娶妻论财,全乖礼义。衣冠之家随所厚薄,则遣媒妁往返,甚于乞丐,小不如意,弃而之他。”这说明
A.北宋官商勾结政治腐败B.买卖婚姻得到官方认可
C.婚姻嫁娶推动经济发展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白银货币化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贵金属货币流通、循环,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中国巨大的日益增长的白银需求,求远大过于供,向海外的寻求成为必然,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白银货币的扩展,官可以买得,学可以进得,徭役可以代得,有了罪过也可以通过纳银顶罪。银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陈腐的本末说教,社会风尚焉得不大改?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再认识》

材料二   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它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白银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而却未能推动明代中国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宋代,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需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宋代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门第观念的消失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2020-11-04更新 | 296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平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代中后期以后,号称"苏湖熟,天下足”的江渐地区因“地利树桑,人多习蚕务者"成为北方商品粮的主要输入地,闽广等地也因弃稻种植经济农作物,造成粮食供应紧张。这表明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区域经济不断发展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绸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濮院镇以出产“濮绸”闻名,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而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这种主业与副业倒置的现象说明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解体B.小农经济主导地位受冲击
C.江南市镇出现早期工业化D.丝织业水平遥遥领先欧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