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元文宗在位时,权臣铁木迭儿提出应由官府“发舟十纲,专营市舶”,但其建议未被采纳。元代采取“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这表明元代
A.贸易政策相对开放B.没有正式的海关制度
C.重视传统朝贡体系D.对地方的控制力不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关于西夏铸币的部分信息。从中可以看出
名称年号年代文字和书体
人庆宝钱人庆1144—1148西夏文
天盛元宝天盛1149—1169汉文(楷书)
乾祐元宝乾祐1170—1193汉文(楷书、篆书、隶书)
乾祐宝钱乾祐1170—1193西夏文

①是契丹族历史发展的反映②保存了西夏的民族文化
③排斥宋朝钱币的流通使用④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1-20更新 | 226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代士大夫在家规中强调“男子以治生为急”,习惯不言“利”的儒士也逐渐涉足商业营生。与此同时,商人也逐渐相信儒家的思想有助于商业的发达,明末兴起了商人刻书售书的热潮。这表明
A.传统贱商观念消除
B.经世致用思想开始兴起
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D.经济发展影响观念变化
2021-05-25更新 | 410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北京一零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中后期,以徽商、晋商为代表的地域性商人群体积累了大量财富。当国家财政和国家救济发生困难时,明朝政府会向他们寻求帮助,并授予“义民”“冠带荣身”等荣誉称号,以及给予国子监的人学资格作为奖励或交换。由此可见,明朝中后期
A.商帮控制国家经济命脉B.重义轻利成为社会风尚
C.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布代替盐成为远距离贸易的主要手工业品,而丝绸的长途贩运量也很大。还应当指出,1618世纪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闻商、粤商、江西商、洞庭商、山东商、龙游商等商帮众多商人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因商业资本的集中,在运河沿线,有临清、济宁、淮安等一批商业都会兴起;在长江和珠江沿线,有汉口、重庆、佛山等一批商业都会兴起;在沿海则有天津、上海、厦门的崛起。在社会上,传统的贱商、轻商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当时,尤其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江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商品交易市镇或专业市镇众多,市镇中商贾林立,商品远销四方。这就把市镇周边的小生产者卷入市场从而导致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出现了富裕手工工场主和贫穷的雇工。

——摘编自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大约1300年,欧洲就出现了历史学家和经济史学家所说的“商业革命”。两个世纪以后的地理大发现,又有力地刺激了商业革命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经济模式的衰落和变化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西欧商业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表现为:从贸易范围看来,商业贸易从狭隘的地中海沿岸扩展到世界范围内;从内容和形式上看,世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其实贸易中心地转移并不仅仅指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它还应当包括贺易中心在大西洋沿岸的转移:从伊比利亚到西欧大西洋沿岸及低地国家最后到英国。

——韩永飞《西方民族国家的动力: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清史专家指出:(平民)日常食用消费仅只占微弱的比重……(官僚缙绅)却用之于追求雕琢、新奇或足以炫耀门第的豪奢消费,如操办豪华的婚丧喜庆、炫耀珍宝重器与竞建园林别墅等。他们的高消费具有传统的特权奢侈消费性质,与宫廷的消费相激荡……。由此可见影响明清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畸形发展B.抑商思想盛行
C.奢侈攀比消费严重D.工商皆本盛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中期,“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万计”。嘉靖年间,歙县在京徽商出资出力创建了会馆,令来者“无论崇卑,咸得解装于斯,而从容别定馆舍。”这表明
①徽商活动范围广,在都城有一定影响   ②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不断发展的纽带
③民间自发集资,为同乡商民提供服务   ④明朝政府对会馆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9 . 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品的输出,“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晋、绛,逾大河,上秦、雍、甘、凉;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抵五岭、湖湘、豫章、南浙、七闽,溯淮、泗,道汝、洛。”据此推知,该时期
A.已形成重要商品的市场网络B.长途贩运推动工商市镇兴起
C.农产品商品化受到地域限制D.水运成为货品运输主要形式
10 . 战国时期,秦国攻伐魏国后,把孔氏家族迁到南阳。之后,他们大规模地经营冶铸业,开辟鱼塘养鱼,经常游访诸侯,借此获取经商发财的便利,博得了游闲公子、乐施好赐的美名。材料说明了
A.商人势力过大危及政权统治
B.多样化经营已成为普遍现象
C.巨商大贾颠覆社会等级秩序
D.战国时期的工商业有所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