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泉州文化遗产(部分)及价值贡献表注:●核心贡献;○辅助贡献

文化遗产组成部分价值贡献
制度保障多元社群运输网络生产基地
官方制度海神信仰社会精英宗教人士中外商人产业平民码头航标制瓷冶铁
市舶司遗址



天后(妈祖)宫




泉州文庙及学宫







开元寺





伊斯兰教圣墓







德化窑址






安溪冶铁遗址







江口码头






六圣塔






——摘编整理自《泉州商贸中心》

材料二13-14世纪意大利商人开始向中国进发,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家族来到中国,热那亚商人在泉州建立了“商站”。意大利商人通过与中国的直接和间接贸易,掌握了在欧洲出售东方商品的垄断权。意大利商人从英、法等地运回羊毛,在本土组织呢绒生产,将呢绒运到地中海东岸地区销售以取东方的商品。呢绒制造业在意大利北部城市迅速崛起。出于海上贸易和争夺制海权的需要,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舰队,造船业也随之兴起。在商业的实践中,意大利商人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谋略和经商方法。例如在商业活动中实行“委托制”、“股份制”,同时“海上保险业"、“票据"支付方式等也逐渐开展起来。……地中海区域的商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并对欧洲历史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促进作用,西方史学把上述现象称之为“地中海商业革命”。

——摘编自微博作者《“泉州一威尼斯”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泉州成为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历史背景。
(2)对材料一表格中的泉州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概括其历史价值。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中海商业革命”是如何推动欧洲历史发展进程的。
2 . 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明内在结构的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临安城郊的市镇“商贾骈集,物货辐萃”,江阴的江夏市“商船倭舶,岁常辐辏”,嘉兴的濮院市“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摘编自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

材料二   市镇,亦称市集、墟、场,往往在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明正德年间松江府青浦县的朱家角“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在江南地区,史载“鬻诸双林镇,为织包头纱之用”。在17世纪,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运出景德镇等中国瓷器1600万件。制瓷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巨额的利润,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雇工。

——摘编自林家豪《明代工商业城镇的形成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1)根据材料一,归纳南宋时期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市镇兴盛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后期江南工商业市镇的特点。
2021-10-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宋代整个市场情况看,由一系列的城市、镇市和墟市组合而成的区域性市场,自小而大地发展起来了。这些市场可分为: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东南六路为主的东南市场,由广南东西路组成的两广市场等。货币的发展是宋代商业发展在深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宋代,金、银、铜钱和铁钱是主要货币。铜钱不仅在国内和周边各族之间流通,也在南海诸国流通。随着商业信贷关系的发展,宋代最先产生和使用了交子。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经过“商业革命”,欧洲已经快速富裕起来了。相应地,对贵金属的需求和供应空前增加;有了早期的银行信贷业务;出现了经过政府批准的各种股份公司、商业机构;每个国家都建立起自己统一的货币,以适应贸易和工业的需要。“商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与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成为普遍现实几乎是同步的。所以,在“商业革命”后期,所有民族国家都把“商业革命”抓在自己手里。这样“重商主义”也就应运而生了。

——摘编自陈乐民等《欧洲文明扩张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商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发展和欧洲“商业革命”带来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以后,英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民间财富稳步增长,一些商人拥有了对外贷款等金融活动的资本,但放贷取利的行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斥之为“高利贷”,备受教会谴责,英国国王也不断重申取缔高利贷的法令。然而高利贷活动屡禁不止,后来在宗教改革的冲击下,权威当局逐渐承认了利息的合法性。此后,放贷取利的行为一直为英国政府所认可。宗教改革后,大批修道院被解散,农业生产者从基督教会获得贷款渠道也被切断。生计艰难的小农为了生存不得不求助于私人放债者。16世纪以来,莫格兰境内涌现出相当一批银行从业者,他们通过一系列信贷活动,在英国财政和金融领域里相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17世纪晚期,英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扩张远远超出了私人银行家所能承受的范围,整个财政制度出现了被压垮的迹象。为了缓解财政窘境,169481日,英格兰银行正式宣告成立,它的问世标志着英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摘编自孙海鹏《近代早期英国银行业的兴起》

材料二   1518世纪,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钱庄、银号、帐局等新兴金融机构比之早期的典当铺以及钱铺、放帐铺发生了变异,除存款、放款、钱币兑换之外,更有过账业务及钱票发行等新业务,汇兑也大量为商人服务。因银行业机构的进展,更大份额的金融业务摆脱了地主、商人、官僚之家家产的形式,开始由正式的社会化金融机构进行,尤其是相当多的一部分票据化形式的商业信用通过早期的社会银行业机构进行。这一时期,作为主要业务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放款、抵押放款得到了发展,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存款作为重要业务形式也得到了发展,并在社会上普遍运用;存款的发展使商铺、金融机构扩大了资本规模;其次通过存款各种商铺及典当、钱庄、放帐铺等扩充了信用圈子,对18世纪以后钱票的出现起了相当的催化作用。

——摘编自刘秋根《1518世纪中国资金市场发育水平蠡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银行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的士在我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中是非常活跃、占有一定历史地位的阶层。西周的士,作为下级奴隶主,也要按血缘亲疏来区别大宗、小宗;当时不仅“士食田”“士竞于教”,而且(士)“大抵皆有职之人矣”,其职责包括“传言”和主察狱讼之事等。春秋以来,士阶层的成分、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摘编自詹子庆《先秦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明清之际,士人们开始抛却“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正统观念,在不抛却士人身份的同时兼营贾业,既享士子之声名,又得商贾之实利。商人中许多人在从贾的余暇,也习儒术,由此出现了所谓的“士商相混”的现象。明清四百年内中国人口增长了四倍多,但科举取士的数额并未相应增加……而明清时期的捐纳制度也成为读书人入仕的一条终南捷径。经商活动使读书人的视野由《四书集注》转向现实生活,实践活动使他们认识了程朱理学中不曾有的东西,于是符合商人利益的思想便应运而生了。

——摘编自谭廷斌《明清“士商相混”现象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士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校“春秋以来,士阶层的成分、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士商相混”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思想领域的影响。
6 . 2015年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正式成立,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商业繁盛,尤其是棉布、粮食、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远距离贩销的结果。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正是在白银成为通货和计价标准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当时,欧洲人的东来,刺激和吸引东南沿海的商人到南海诸国自由贸易,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商人的贸易,均用银钱易货。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一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1/3的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繁荣,加速经济的白银化。人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各国先后组成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实行外汇倾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当时,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英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二战期间,罗斯福设想的“世界蓝图”之一,就是战后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的生产设施与资源开发。固定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贸易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国家定价商品不足5%,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占世界8.73%,居第三’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而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教师用书《历史·必修2》、人民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的金融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历史条件。
2021-08-31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在此时期,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宋仁宗时,商店与作坊临街而立,坊市合体,新式城市出现。单就从反映流通领域商品价值量的货币总供给来看,北宋中期以后,平均每年的铸币量就要超过唐朝几十年铸币量的总和,可以想象出当时以交换为目的输入到流通领域的商品数量是何等的惊人。宋代时的中国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的50多个国家通商。

——摘编自赖宝成《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材料二 城市的繁荣、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社会经济新因素不断成长;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向近代化萌动,这些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的。中国传统社会最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也是因为商品经济在种种束缚中不能充分发展,无法完成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出现“向近代化萌动”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隅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商税税率较轻,至元七年(1270年),定“三十分取一之制”。宋元时期,制度化的抑商内容已五去其四,仅在专卖制度中有部分保留。“通商”一词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中出现的频率陡然增高,仅《宋史》一书,“通商”一词即出现近50次。《金史》《元史》等史籍中,也出现不少“通商贾”“通商惠工”“力墙通商”的记载。在宋元时期的商业政策中,虽然抑商仍未消失,但通商“日益复兴”,通商已深度地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材料二   “抑末”是明代的一项宏观的国家经济管理政策,主要是平衡各经济部门的关系,驱使游惰之民归于南亩,保证有足够多的人手从事农业生产,维护传统社会的稳定。而国家理性地对待商业,实行“通商”,则主要是为了足边、裕国、便民,解决国家面临的重大难题,具有浓厚的工具理性色彩。在制度层面,商人已享有和庶民同等的政治、经济及日常生活方面的地位和权利,解除了束缚商人近两千年的枉格。不过,也应注意到……文化观念的发展具有相对的滞后性,抑商观念仍会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并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制度与行为也会有不相一致之处,抑商行为当然也不可能立即消失。明万历以后的历史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明富《明代商业政策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元时期“通商‘日益复兴’”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通商”政策的特点。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宋、元、明三代的“通商”政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13日,在吕宋岛的马尼拉,河北岸的信奉基督教的华人居住区,晨钟都相继敲响。来自中国沿海港口的平底帆船,现在已经开始抵达这里。

1688年的世界上,正是这些帆船构成了把各地区联系起来的纽带。西班牙的大型帆船(alleon)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经济上看,马尼拉是17世纪下述两大重要经济活动的交汇点:一个是西属美洲银矿出产的白银大量流入,另一个是华人们的门类齐全的制造业的商业企业。无论是哪一年,都会有一两艘西班牙大帆船,从阿卡普尔科穿越太平洋,把“新世界”出产的白银运到马尼拉,以购买中国丝绸、中国和印度的棉织品,以及“新世界”需求量甚大的其他精美消费品。

于是,“马尼拉大帆船”的故事,浮出了水面。

——摘编自约翰·威尔斯《1688年的全球史》

材料二   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货币共计4亿比索,其中1/2流入了中国。在近代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

——摘编自全汉升《略论新航路发现后的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汇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马尼拉大帆船”的故事是一部“世界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工业“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这句话的认识。
2021-05-28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