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析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1843年,英国输华的棉毛纺织品价值为107.2万英镑,占当年输华商品总额的73.6%,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历史·必修(Ⅱ)》,岳麓书社

材料四   


山西人擅长经商,久已著称于世。特别是明清两代,山西商人资本雄厚,“平阳(临汾)泽(晋城)潞(长治)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他们经营的物品“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包”,呈现出一派“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繁荣景象。其中创办于1823年的金融票号“日昇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经营异地汇兑业务的金融票号,被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称为“今天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也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材料五   晋商的经营原则是诚信,以义取利。当时晋商们合伙做生意,“祖父或以子母息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

材料六   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餐风宿水多劳役,披星戴月时奔忙。

水路风波殊未稳,陆程鸡犬惊安寝。

……

——冯梦龙《喻世明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近代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晋商的经营特点。
(4)根据材料五、六,概括晋商精神。
2020-05-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宋初虽有所恢复,但无法重现旧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东京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侵街”的现象,朝廷对这种现象虽然干预过,但屡禁不止…宋仁宗登基之初,只得认可这一事实,干脆将坊墙和市墙统统推到,宣告旧的坊市制度彻底崩溃…坊市合一使近代城市雏形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城市社会主体的市民阶层表现出旺盛的生活热情和欲望,创造出带有明显商品化色彩的都市文化生活…宋人极重传统节日,商人们利用传统节日,销售节日用品和纪念品。

--摘编自龙建国、廖美英《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

材料二 1911年泰勒在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科学管理思想…1913年亨利福特和他的手下引进了流水线生产方式,采取了汽车通用零部件的理念,使生产一部车的时间由14小时减少到1.5小时。T型轿车就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物,它是廉价家用轿车的原型。美国登记在册的汽车由1900年的8000台增加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2700万台^1914年福特宣布将工作在生产线上的工人的最低工资增加到每天5美元,这几乎是当时美国产业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但是为亨利福特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28年,一家报纸将福特称为“工业法西斯主义”,装配线上的工作是重复的和计件的,“你可能会摔死,但是他们不会停止生产线”。当生产线和以前一样发生周期性停产时,工人就会被解雇,而且没有任何补偿。福特在生产车间安置监工,动辄就会解雇那些稍有不满的工人。但是,福特的确生产出了廉价的汽车,而且改变了美国的社会面貌。

--摘编自约翰马克法拉格等《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引进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背景,并分析福特引进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乾隆年间“(人口)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仅江苏镇江木渎镇“烧锅(造酒)者已二千余家,合计日耗米万石”。为此,就隆帝“令地方官严行查禁,勿使靡费米粮”。官员规谏乾隆禁酒之事取民之生计而禁锢之”。“实不可以轻举”,乾隆认为“自有酌量”,不愿也不需交群臣商议。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尽毁曲酒工具、民间自用一概禁绝等作法,引起民怨。乾隆对于要求放宽禁令者,一概不准,也不赞成过激行为,官员左右为难。整个乾隆时代“通邑大都车载烧酒贩卖者正不可以数计”,禁酒政策效果微弱。

——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材料二   1829年,英国禁酒运动开始。中产阶级希望通过禁酒将他们推崇的“自律”“自助”等价值观灌输给工人阶级,他们宣扬工作是成功的关键,饮酒滋生懒惰等恶习。中产阶级建立柴酒厅,开放俱乐都,方便工人社交。工人阶级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些价值观。1832年——1853年,运动进入绝对禁酒阶段。工人阶级开始建立自己的禁酒组织,接过禁酒运动的领导权。这些组织宣扬“自力更生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很多工人在宣传的影响下开始努力攀爬英国社会的阶梯。这一时期,作为“全民酒”的啤酒人均消费量急剧减少。酗酒被英国人普遍视为不可接受的恶习,直至今天仍是社会的主流观念。

——摘编自许志强《19世纪英国禁酒运动与工人文化转向》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推出禁酒政策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效果微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乾隆时期的禁酒相比,概括英国1828—1833年禁酒运动的特点,并分析英国禁酒运动的意义。
5 .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

材料三     永乐二年,民下。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根据材料请回答:
(1)请根据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政策的?
2020-03-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涑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拖欠的债务)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鲁斋集》

材料三 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

——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指出“两面性”含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应如何看待宋代的这一新的社会现象。

7 .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生成于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宋文化,必然包含若干“近代”的因素,平民文化就是带有“近代”色彩的文化现象。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南宋词人刘克庄曾提及“近世理学兴而诗律坏”。纵观两宋,中原文化迅速地南移,南部地区文化发达,同时引发了北部游牧民族的深层汉化。与宋代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开始向社会下层移动,社会下层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出现“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扶册”和“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等记载。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双重因素的驱动下,门阀政治彻底终结,政权的开放程度提高。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冲击,土地自由买卖频繁,税制改革使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步松弛。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在长期的碰撞交融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使宋代文化明显地带有文化“杂交”的色彩。宋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基本上采取兼收并蓄、广纳博采的政策,不少外域文化的因子进入汉文化系统中,高丽的白磋纸和松烟墨在宋朝享有很高的声誉,日本的折扇和倭刀也深得宋朝文士们的好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生成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两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概述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
2020-01-17更新 | 57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前期,消费呈现尚检、务实特征,万历《通州志》卷2风俗载,南直隶通州“弘、德之间,枕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2载,太原“工商务实勤俭”。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嬗变,凸显奢靡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迄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靡,顾炎武认为:“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教十年如此矣。”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邦建《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与16世纪相比,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首先,消费竞争的主体是家庭,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到了18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耀。其次,16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18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了“大批量需求”时期。

——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嬗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明朝中后期与16-18世纪欧洲消费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乐客》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材料二: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材料三: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

——乾隆时《南江县志·棉布谣》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
(2)从材料二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
(3)材料三表现出了哪些历史现象?它与唐宋时期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2019-12-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