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一定时期工商业的地区分布反映着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工商业分布图                                                                                                       明朝工商业分布图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一、二中工商业区域分布的变化及原因。
2021-10-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金融机构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典当行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金融机构。典当最早称为“质”,《说文解字》意为“以物相赘”。

“以物质钱”。在古代中国,典当业是维持农业、手工业的再生产和解决生活急需的重要工具。随着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达,唐都长安西市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市场,如柜坊经营收受存款,保管财物,质库经营抵押放款。宋代城市化水平提高,典当成为正式行业,高宗曾下诏:凡开设典当者得授以朝奉郎官衔,并免除捐税徭役,“朝奉”从此成为人们对典当从业者的尊称。明清时代,随着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兴起,典当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遍布通都大邑,《明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

——据《中国古代金融业》等


请回答:指出古代典当行的主要职能。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典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1-09-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后期,大规模使用白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白银通行于全社会,从非法货币到合法货币,又发展为流通领域的主币,占据了货币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白银时代由明代开端,白银作为中国铸币使用直至1935年废除银本位制,时间长达500年之久。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方式用于世界贸易有着直接的影响,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

材料二   白银货币化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时期,中国对全球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全球史开端的时候,海上贸易连接起一个全球市场和整体世界,中国白银货币化过程最终完成,中国的变革与世界的变革联系在一起。这一方面推动了晚明中国国家与社会的重大变由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另一方面,却也加速了转型期的社会动荡和治理难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一个研究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后期白银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病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漳州月港开海,允许漳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浙、闽、粤、赣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瓷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尚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2021-04-2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藏族聚居区和川、滇边地则盛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之间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族聚居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东奔西走,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汉藏茶马贸易最受重视的一个时期,明王朝直接控制着内地与西藏的茶马贸易。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四川威、松、茂州三卫以茶、姜、布、纸易马送京师。”

——摘编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茶马古道》

材料二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有此不珍惜,仓卒非长驱。健儿犹饿死,安知我马徂。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羌马有权奇,胡马皆骀弩。胡强掠我羌,不与兵驱除。羌马亦不来,胡马当何如!

——摘编自《汤显祖诗集》卷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至明朝时期茶马古道兴盛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2021-04-23更新 | 55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珠算源自于中国古代,开始于何时,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关于算盘的部分诗文

作者作品内容
刘因
(河北徐水县人)
《算盘诗》
1279年)
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民歌。
执筹仍蔽麓,辛苦欲如何?
陶宗仪
(浙江天台人)
《井珠》
1366年)
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
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

材料三   日本最早的算盘是从中国传入的明式算盘。明代虽经几次“海禁”,漳州月港一带仍与吕宋(菲律宾古国之一)保持密切的联系。明自倭乱后与日本断交,中国和日本的商品贸易往来主要是通过吕宋转运。算盘传入日本亦可能有其他途径,如通过侵略朝鲜,从朝鲜获得了大量中国古代数学典籍,有学者认为《算法统宗》就是在丰臣秀吉对朝鲜作战期间传入日本的。此外,珠算甚至还远播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摘编自陈玲《中国古代与东亚世界的珠算文化研究》


(1)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及其反映的历史史实,分析该材料在研究珠算起源问题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算盘传入日本的路径,并结合所学分析珠算传播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徽郡(即徽州府)保界山谷,土田依原麓,田瘠确(同,意为土地不平而贫瘠),所产至薄,独宜菽麦、红虾籼,不宜稻梁。壮夫犍牛,田不过数亩,粪壅缛栉,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之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转他郡粟给老幼,自桐江,自饶河,自宣、池者,舰相接,肩相摩也。田少而直昂,又生齿日益,庐舍坟墓不毛之地日多。山峭水激,滨河被冲啮者,即废为沙碛,不复成田。以故中家而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概括材料中“徽人多商贾"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徽人多商贾”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商业经济空前繁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中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因素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主要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中国社会私有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引起了人们私有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南宋中期,四川眉州人王称在他所写的《东都事略》130卷中反映了版权保护思想。其牌记曰:“眉山程舍人(当时著名的刻书家)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对于翻版者要“追版劈毁,断罪施刑。”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印在书上的版权保护文字。

——改编自冯翠银《中国古代版权保护历史演进》

材料二1903年“版权”一词首次在中国出现,光绪皇帝仍以敕令的形式保护《九通分类·总纂》的印刷专有权,而不及于所有的印刷出版物。正如清末叶德辉所言:“可见时一二私家刻书,陈乞地方有司禁约书坊翻板,并非载在令甲(法律),人人之所必遵”。版权观念虽已存在,但并未为人们普遍地认可、接受。叶德辉便认为"此等括帖之书,本无关于功令。当时干人门下,不过意图垄断渔利,假官牒文字遂其罔利之私。”中国版权观念虽然产生久远,但直到1910清政府才在日本人的协助下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版权法《大清著作权律》。但它比西方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晚了二百余年。

——改编自柳励和《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略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版权意识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末版权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地区经过长期的开发, 到明代进入经济高度成长时期,最先显示出传统社会正在发生的变革,社会转型初露端倪。农家经营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农民冢庭手工业为基础的乡村工业化(及学者们所说的早期工业化),在丝织业、棉织业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工艺精湛的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于全国各地,而且远销到海外各国,海外的白银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江南市镇已经领先一步进入了“外向型”经济的新阶段。

——摘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晚清到民国时期, 中国进入到农商社会后期。此时国际形势发生巨变,经过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用武力叩开中国国门,外国资本主义挟其机器生产之威力从沿海逐步渗入内地,江南区域经济被迫发生调整并出现分化。少数都市(例如上海、宁波、天津、武汉、广州等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机缘巧合走上工业化道路迈进工商社会门槛;也有部分市镇或原地踏步或趋向衰落;而广大内地农村则停滞不前。

——摘自葛金芳《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江南地区“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江南区域经济转型的特征,并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