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江西商等众多商人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因商业资本的集中,在运河沿线,有临清、济宁、淮安等一批商业都会兴起;在长江和珠江沿线,有汉口、重庆、佛山等一批商业都会兴起;在沿海则有天津、上海、厦门的崛起。……当时,尤其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江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商品交易市镇或专业市镇众多,市镇中商贾林立,商品远销四方。这就把市镇周边的小生产者卷入市场,从而导致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出现了富裕手工工场主和贫穷的雇工。

——摘编自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向就是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王朝表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可在币制和货币流通上存在严重的地方性。南宋的纸币,东南用会子,四川用川引,两淮用交子,湖广有湖会。宋以前主要的价值尺度是铜钱,两宋的交子和会子是兑换券的性质。北宋,在四川,政府设有兑换机构,并备有相应准备金,可以随时兑取,交易和纳税均不受限制。

元朝灭掉南宋后,依数收回旧钞,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中统钞),以作为全国通行的统一纸币。又在消灭南宋政权后的第三年下令禁止私人买卖金银,不兑换纸币,人民可以持有金银,但禁止民间金银买卖和流通,以取得人民对纸币的信任,建立我国货币史上最早的纯纸币制度。中统钞发行后,一改以往用铜钱为价值尺度的习惯,采用白银为价值尺度,并且逐渐发展到用白银为流通手段。

——摘编自李育安《纸币在中国元代的流通和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宋元纸币制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纸币制度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高产粮食类作物和一些用于市场变换的经济作物种植也增多起来,如番薯、玉米、烟草、花生等,手工业中,治铁、棉纺、丝织、陶瓷等行业有了很大发展。……这些产品主要面向市场而不是供自己消费。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1959年城市居民粮食定量下降,粮食供应种类减少,肉类、白糖、麻酱、香烟、火柴、煤、柴等日用品陆续发票供应,城市每户有户口本、粮食本、副食品本、煤本等各种本本。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录音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进入千家万户。这种变化的普遍性是近代以来所没有过的,变化直接源自于市场经济。外资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中国,带来先进的生产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满足了各类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优胜劣汰。今天我国轻工业产品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市场,“离开中国制造的日子”。在美国似乎已不大现实了。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解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代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消费市场出现的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对近代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消费市场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20-11-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18年12月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素有修成德、服远人的传统,中外之间的友好往来不绝于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通往唐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        

——摘编自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

材料二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丝银之路”(如下表)。

航线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备注
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马尼拉—墨西哥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中国—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丝和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贸易大循环——“丝银之路”。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当时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15世纪,英国的庄园经济随着农奴制的瓦解而衰落,农业经济收入锐减,农村的贫富分化加大,呢绒纺织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6世纪起,乡村对手工业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向专业业化方向发展,毛纺织业成为乡村工业的主体。价格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生产关系,货币地租盛行,促进了乡村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民的分化,集中经营的土地上使用大量雇工。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棉花种植在明代普及全国,棉布成为大众消费品。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江南地区在明代后期年产棉布量在2000万匹以上,有170万0妇女从事棉纺织业。占劳动力的50% 以上。丝织业发展迅进,明代后期,江南地区管营织机约有3500台,民营织机在15000台以上,织工达4万人之多,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十分普遍,服务于纺织业的辅助行业从业人数同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田面权、田底权分离,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经济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地区乡村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东京城郊兴起了为数不少的草市。草市这一名称初见于东晋南朝,是小规模的乡村集市和商业点,具有时间性,是定期集市。位于东京郊区的草市渐渐发展为城外厢,成为郊区的经济中心,起中心市场的作用、真宗时东京郊区草市已非常繁盛,“十ニ市之环城,嚣然朝夕"”。附城草市由于商业的发展,一般多位于交通要道。在这些草市上,批发业、零售业都很繁盛,有的特别繁盛之处已和市区别无二致。

——摘编自樊莉娜《北宋东京城郊的发展》

材料二 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当时号称村市、草市、墟、会、市、镇等。明代初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全国各地市镇普遍兴起,从临时的、定期的集市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如长江中流的刘家隔,”其始居民十数家,宣德、正统年间,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齿日繁,贸迁益众,卒成巨镇”。特别是在十七世起前后约两百多年间(从十六世纪后半期到十八世纪前半期),发展最为迅速。从明清两代地方志里的一些史料可知,江南市镇人口增长的情况有自数百家、数千家以至万家者。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附城草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以农村、市镇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手工棉纺织逐渐成为上海地区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无论东部产棉区,还是西部产粮区,普遍盛行手工棉纺织。有资料表明,明万历年间上海县30万城乡人口中,大约有20万人从事手工棉纺织者及有关的经济活动。据估计,如果以现今上海地区范围为,其棉布年生产量,明后期大致在3000万——3500万匹,清中叶可能达到4500万——5000万匹。明中后叶上海棉布的国内市场已经北至九边、山陕、京师,南到江广、滇路、闽粤,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摘编自张忠民《区域发展与经济支柱产业:以明清上海地区为例》

材料二 光绪初年的《嘉定县志》载,“吾邑土产,以棉布为大宗,纳赋税,供徭役,仰事俯育,胥取给于此。近来货日滞,价日贱,故民日困……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嘉定县钱门塘乡的“居民向以花布为生。同光年间,男耕女织,寒署无间。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

——摘编自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农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的变迁》

材料三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为适应城市功能转型,上海国有纺织企业进入了长达20多年的大规模调和战略转型。上海纺织集团通过产业结构、企业结构、资本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集成优势、锐意创新,全国布局、海外发展,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家以科技为先导,品牌营销和进出口贸易为支撑,以纺织先进制业和时尚产业为核心,拥有较完整的纺织服产业链、集贸科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国,跨国企业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作为中国时尚纺织产业的领军者,经过创新转型,上海纺织集团拥有了多个“第一”、“唯一”和“领先”。

——摘编自严伟勇《上海纺织: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华丽转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并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纺织集团取得众多成就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0-06-3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官商制度比唐宋时期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的民间商人虽富有,但最能累积巨额财富的却是盐商、茶商、洋商、票号、铜商等这些特许商人,他们凭借着特权独占市场,可以获得远比普通商人高的利润。如盐商、票号最富者有资产数千万两。清代广东的“十三行”行商靠垄断外贸,其商业利润也十分惊人,巨富者家产达二三千万。江南的一些丝商、盐商依靠与官府的关系敛财暴富。另外,在传统社会,朝廷皇室和军队是最大的集团消费者,承接他们的生意是商人提高社会地位和迅速致富的重要途径。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扭曲了市场规律,形成了恶劣的经营导向,商人们并不把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市场开拓和增加对科技发明生产创新的兴趣,而在于谋取流通领域的超经济特权,其经营注意力始终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官商以政治特权攫取厚利,其不仅不会进行科技创新而且也不注重经营,盈利的大部分用于奢华靡侈的生活消费。在明清的专制体制下,市场和市场主体始终得不到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材料二 股份公司是一种按照自愿原则最大限度地汇集资金集中使用。追求规模经营的商业组织。股东无论参与经营与否,都可按持有股份的份额分享利润,同时也按持股份额分担风险。股份公司的出现,不仅使资金不是和风险巨大这两个制约海外贸易发展的障碍一并得以排除。同时也使众多的中小资本持有者达到了参与海外贸易、从中获取丰厚利润的目的。股份公司也得到国家的鼓励和保护。英国和荷兰的政府都承认股份公司和股民的私有权。赋予商业合同合法性,动用法律机构解决商业纠纷。股份公司在海外的商业行为常常得到本国政府的支持。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股份公司不仅拥有对海外某一区域的商业垄断权,而且拥有对这一区域的政治统治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依据一纸“特许状"。从17世纪初至18世纪束,一直在南亚次大陆扮演最高统治者的角色,利用其政治权力来牟取经济利益。其他一些欧洲商人同样是在本国政府的允许和支持之下,在美洲、亚洲和非洲建立起武装商栈和殖民地,从事垄断式经营。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官商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股份公司相较于明清官商的独特之处,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南方在公元前已经种植甘蔗和制造蔗糖浆。战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就有“有柘浆些”之句,柘浆即甘蔗汁。《新唐书》记载唐太宗派专使到印度学习熬糖法。当时制糖规模有限,产量不高,尚属名贵产品,供少数官僚士大夫享用。宋时掌握了熬制成白色透明的白砂糖和冰糖,即所谓糖霜的技术。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分别叙述了甘蔗移栽技术,并画出了榨蔗汁和熬糖设备。清中期以后,糖品消费逐渐进入日常生活中。清人李调元《粤东笔记》载,此时糖最白者“售于东西二洋,称为洋糖,次者售于天下。”

——摘编自《清代台湾制糖业的发展》等

材料二   台湾大规模种植甘蔗,榨制蔗糖始于十七世纪上半期。1624年荷兰人占据台湾后,在台湾南部实行贷款、货种等手段推进蔗植业,台湾成为荷属东印度公司产糖的重要基地之一。明末清初,天灾人祸使无数贫民流亡至台,多以从事农业为生,甘蔗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利用天时地利发展蔗植业。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后,闽粤等省先进的制蔗糖技术工具很快传入台湾。为追求经济利益,台湾农民大面积种植甘蔗。甘蔗的广泛种植带动了台湾制糖业的兴起。清代后期,台糖是台湾外销的主要商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清代台湾制糖业的发展》等

材料三   近代以来,欧洲甜菜糖业迅速崛起,在20世纪初已占据世界糖品生产总量的半壁江山。古巴、爪哇等地的甘蔗糖业也空前发展,直接左右着北美及东亚糖品市场的走势。受其影响,东亚传统甘蔗糖业大国——中国主导的前近代东亚糖业旧格局解体,传统的手工制糖技术也逐渐衰落。

——摘编自《中国糖业史研究的新开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陆地区制糖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台湾地区制糖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制糖业衰落的启示。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二   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航,千舳万艘,交易往还,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

材料三   



(明清时期)镇有各种类型……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场,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洋纱、洋布的进口(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洋纱洋布
18671,45011,671
18772,8411,959
188712,59024,457
189222,05930,554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盛唐时期的商业状况。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和原因。
(3)材料四显示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019-08-1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