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会馆和商会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民间自发组织,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待挖掘。

材料一   会馆是中国民间的自发组织,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早期的会馆绝大部分都设于北京。每三年在京举行一次科考会试,每科应试的人数众多。为方便这些人的食宿,各地在京官员,商人等共同资修建房舍,专门接待本乡本土的举子,此即为会馆。受此启发,工商各行业为协调关系,联络感情,也建立了一些行业会馆。明中叶以后,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但这些工商业会馆仍保持着浓厚的地域观念,绝大多数仍然是工商业者的同乡行帮会馆。

——据王日根《中国会馆史》等

材料二   商会是由商人组成的合法团体。中国商会出现于20世纪初,在1912年后迅速发展起来。下表反映了1912-1918年全国商会数目及其会员数。

年份

商会数目

会员人数

1912

794

196636

1913

745

192589

1914

1050

203020

1915

1242

245728

1916

1158

193314

1917

1148

206290

1918

1103

162490

——据【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材料三   据1949年的统计,北京有会馆建筑550余处。到了今天,除少数会馆还保存得不错,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外,多数已经成为居民大杂院。

——据《北京会馆寻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北京会馆兴盛的原因,并说明其性质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国商会的整体发展趋势,并说明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天应如何对待上述会馆和商会。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第一次、第二次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业革命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比较宋代商业革命和欧洲商业革命的异同。
3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后,整个社会资源开始了打破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富民”阶层,而另一部分人则丧失了土地财富,成为贫苦者。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会基础;国家与富民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富民是国家乡村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

因此可以认为,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即“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期,呈现出独特的二元性。社会上既存在着古老的地主阶级和佃农阶级及传统社会的自耕农、商人、手工业者阶层,也有残余的奴婢、半奴婢阶层;既有演变中的古代的阶级和等级,又产生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裂变的同时,也进行着阶级改组,知识阶层、工商阶层、军人阶层已开始成长为新型的社会集团。传统的组织不断演化,新的社会群体激增,政治团体、经济团体已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元性表现在社会区域内,是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二元格局出现并愈益明显,一方面,沿海与城市现代性日渐凸显,而另一方面,内地与农村保留着传统,踯躅不前。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唐以后“富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古今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末富居多,本富尽少”,单纯种田很难发家致富。在晚明农村,那些经营地主或富裕农民,更懂得这种经营之道。他们一方面开商行、典当、贩盐、开矿、航海、捕鱼,大逐工商之利,不断增殖商业资本。另一方面,以“种田利最薄”,雇工种田,“收支两抵”“无利可图”,甚至“亏本折利”,得不偿失。因此,多种田不如多治地,于是大量“改粮他种”,把商业资本引入商业性农业生产领域,进行的是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由于他们的生产规模比较大,用工多,不可能尽是自己参加劳动,必然要雇工。这样当然也有助于加快农村的人口流动。

——摘编自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材料二   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禁垦蒙地的政策被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1904年之后,“闯关东”的人们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1937年,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在实际上引导了一场全国性的战略大转移。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经济困境中开始了国民经济与国防事业的恢复与建设。实行计划经济,最大限度地调动与掌控有限的资源成为经济建设成功的关键,中央政府往往采取全国统筹安排的方式对人口问题进行处理,政治主导性的特征极为突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现代中国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与最大资本,因此,最有效地调整劳动力资源,就成为1949年以后影响中国经济建构与布局变化的极为关键的一环。新时期我国人口迁移显示出十分突出的空间特征。时至20世纪的最后5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急剧扩张,达到3398.12万人,年平均规模大约为679.6万人,形成了研究者所称的“井喷现象”,奏响了新时期人口迁移浪潮的最强音。

——摘编自葛剑雄等《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明农村人口流动加快的因素,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明相比,20世纪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9-01-19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3月3日 《每日一题》高考二轮复习——每周一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醒世恒言》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中,赵昂欲害死张权,掏出银子来放在桌上,就换来巡捕杨洪“吩咐个强盗扳他,了其性命”的承诺。卷三十五《徐老仆义愤成家》中,老仆阿寄通过经商获利,重振主母家业,且勤谨自守,获得了乡人的尊重,还获得朝廷旌表,《明史》将其事载入“孝义传”而名垂青史。《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记载:“甲在舟中,看了千金,转忆十娘,终日愧悔,郁成狂疾,终身不痊”,能让李甲独自留在悔恨和痛苦中的是沉水的“百宝箱”,写尽了对公子贪图千两白银的嘲讽。

——摘编自明代中后期冯梦龙编选的“三言”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上述故事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明朝重大历史现象,并评析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析准确全面。)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话说徽州商人程宰,世代儒门,少时习读诗书,后弃儒就商,于明正德初年(1060带了数千金,远赴辽阳贩卖人参、松子、貂皮东珠,不虞耗折了资本,只得在一徽商大铺中当个账房先生。一日晚间,海神降临程室,变出满屋金银,程宰见了正要去取,海神却道:“此是他物,岂可取为己有。你若要金银,可自去经营,吾当暗暗助你。”后又指点他经营买卖,第一次以佣工银十来两,买下滞销的药材黄柏、大黄各千斤,隔不多日疫疠盛行,卖得五百余两;第二次买下遭雨湿而生斑点的彩缎五百匹,不到一个月,朝廷调辽东兵平叛急需缎匹置办戎装旗帜,卖得千五百两;第三次,买下苏州商人贩剩的粗布六千多匹,数月后武宗皇帝驾崩,人人要件白衣行孝,又卖了三四千两。就这样,程宰成为知名的大商人。

——摘编自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情节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明代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01-11更新 | 261次组卷 | 5卷引用:开放型试题题型06其他类型开放性试题-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各级城市普遍突破原有的限制,从封闭走向开放。随着以商业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意识觉醒,促成了市民阶层的全面兴起。原本粗糙自然的民间文化突破下层社会的活动空间,跻身于主流文化行列。宋代的城市变革,实质乃是摆脱政治中心的附属地位,实现由统治据点向文明实体的飞跃。

——《宋代兴起的城市文明》

材料二 在宋代两浙地区,随着商品流通的空前活跃,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

——摘编自陈国灿《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

材料三 丝与棉闯入乡村的经济生活,推动了明清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市镇“牙行”“丝行”“布庄”的发展,刺激了四乡农民从事商品性的经济作物和家庭手工业的积极性。震泽镇及其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丝绸之利”。市镇犹如遍立于江南河网上的桥梁,把全国对丝织品,棉纺织品的需求与市镇及四乡的家庭手工业生产链接起来,同时也使镇市的商业获得新的膨胀。

——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完成下列要求:
(1)有学者认为宋代的城市改革实现了向文明实体的飞跃。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两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江南地区市镇发展的表现。分析江南市镇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2019-01-04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9月8日《每日一题》2020一轮复习—每周一测
9 . 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耕为主,工商业经济发展步履维艰。到了近代,工商业经济在艰难的时局中缓慢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已小雨,佑多贾以鬯(chà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商周时代的商品经济不很发达,产生个体工商业者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尚不具备,工商业只能产生于都邑之中,依靠政权的力量管理和经营。

——张岂乏主编《中国历史•先秦》

材料三   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四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商和西周时期政府的商业政策,分析形成这种政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政府的商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说明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8-12-17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4月7日《每日一题》 必修2 每周一测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材料二   由于商业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富庶地区有着较高的生活水准,然而,明清时候的中国,技术创新并没有鼓励性的回报,理论极不发达;最重要的是,新儒家意识形态没有面临重大的挑战,而商人无法利用他们的财富来获取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权力从而抗衡国家的权力。与欧洲情况不同的是,晚期中华帝国维持灿烂的商业的原因不是新儒家世界的衰弱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而是帝国庞大的领土和人口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和王朝中期特有的长期政治稳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没有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的原因。
2018-11-19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卷13明清经济和社会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