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国内市场既包括交流各地商品的全国性市场,又包括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还包括以乡村草市为代表农村基层市场。当时流通的商品,既有粮草布帛、耕牛等,还有各地的土特产和著名的手工产品,如定州缂丝,苏州黄草心布,越州寺绫等;同时,海外进口的商品也大量涌现,如从日本流入的金沙金珍珠、药珠等。从商品的流动方向来说,以淮河为界,可分为“南货”与“北货”。当时这些南北货的中转交换地点是作为海港的密州、澉浦镇等,内陆城市的永兴军、江陵、寿春等;南宋时则有盱眙军、楚州北神镇、杨家寨等。然而,虽说是南北货的交换,但北方产的除绢、药物之外,基本上是南方产的物资流入北方。

——摘编自包伟民《宋朝简史》

材料二   商业贸易是推动经济形态变革和深化国际分工的动力。纵观世界近代史,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西欧,从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的历史。15世纪末以来,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大批黑人也被贩卖到美洲大陆为奴隶。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成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18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的资产阶级,尤其英国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扩张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进一步开拓了世界市场。在此过程中,现场看货的传统方式让位于凭样品签约,期货交易额增长很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摘编自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国内市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说明商业贸易发展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互动关系。
2024-05-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巴蜀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日常用品,乃至各种奇珍异宝,皆能在市场上买到,农村地区的手工业品、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输送至城市市场中。城市中居民大都脱离农业生产,生活所需多从专业化的“米市”“布市”中采购获得。各大城市中的夜市悄然兴起,在“市”以外各坊日渐散布商肆店铺。城市中还出现了大量的酒肆、酒楼,开设了大量的旅店以供住宿,不仅有许多官、私医生可为人们诊病,而且还设有药市或药肆等为居民买药提供方便。

——摘编自李映涛《唐代巴蜀城市商业发展特征浅析》

材料二   15~18世纪,英国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旧的国内贸易格局逐渐被打破,商业联系加强,跨区域长距离贸易迅速增多,大宗商品如羊毛、呢绒、谷物、畜产品等都在国内市场上大规模地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最终形成。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区由最初的欧洲拓展到东印度和美洲,到l8世纪英国对外贸易已经遍布全球各地。 1554~1680年间建立了 49 个股份制公司,至1695年,增加到150个。商店、交易所、客栈等灵活自如、方便及时的新的流通方式出现。伴随16、17世纪商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种信用手段如借贷、汇票、期票、债券和抵押等都已流行。 17世纪中期以后,汇票也成为一种可转让的票据。18世纪时,信用是贸易运作的关键,许多公司的资产都是以信用结算而不是以现金结算,筹措资金也变得更加复杂。与此同时,政府也进行了公共财政改革,以发行证券与公债券来筹集资金。

——摘编自王瑞红《转型期英国商业发展及对商人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巴蜀城市商业发展的特征,并简评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转型期英国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山地、丘陵多,宜于种茶,各地皆产,安化、岳阳、平江、桃源、衡山等地尤盛。所产茶叶,初为绿茶、黑茶,绿茶销省内及部省各地,黑茶则远销于陕甘、新疆及内蒙古一带。西北少数民族习惯饮用酥酪,不喝茶就会生病。至明,朝廷利用茶叶易马,实施“联番制虏(蒙古族)”的政策。安化黑茶于1595年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之后,陕、甘、宁、晋等地区的茶商领“茶引”至安化采购黑茶,运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直至明末清初,西北地区的“边茶”大部分都是由安化黑茶供应,湖南产茶的地区也逐渐扩大。

——改编自李采娇《明、清及民国时期湖南茶叶史研究》

材料二   1858年,粤商佐帆取道湘潭抵达安化,传授制作红茶技术,促使安化茶农改制红茶,转输欧、美。因价高利厚,各县竞相仿制,产额日多。1874年(同治十三年),左宗棠在镇压陕甘回民暴动后,着手整顿西北茶务。于原有的“东柜”(陕西、山西茶商)、“西柜”(回商)外,添设“南柜”,招徕南茶商贩,大量运销湘茶。自此,湘茶在西北地区销量复兴,并畅销于俄国境内,产量约达100余万担之巨……红茶大盛,商民适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每当“茶市方殷,贫家妇女相率入市拣茶,上自长寿,下至西乡晋坑、浯口,茶庄数十所,拣茶者不下二万人,塞巷填衢,寅集酉散,喧嚣拥挤”。直至1890年(光绪十六年)后,由于国际市场上遭到印度、锡兰茶的有力竞争,湘茶的销售量才渐形减少。

——捕编自伍新福等《湖南通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朝时期湖南茶叶产销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湖南茶叶销售变化。
2023-03-28更新 | 34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的贵族们争相为女王的宫廷消费分担支出,而且还进行奢侈消费的竞赛,以博取家族的名誉和社会地位。18世纪,奢侈消费竞争的主体变成了个人,目的也变为谋取个人荣誉和社会影响力,动力则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贵族和市场是时尚的制造者,大众则追随其中,时尚的大众参与,使英国进入商品的大批量需求时期。到了19世纪,贵族的消费模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而是成为包括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诸社会阶层所追求的模式。需要指出的是,英国上流社会和资产阶级虽盛行“夸示性”消费,但普通劳动者遵奉的仍是勤奋、节俭的消费观。

——摘编自《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文化的唯物史观解读》

材料二   清朝建立后,颁布了《大清通礼》,要求品官士民“人人循礼而行”,但自明中叶以来就出现的奢靡之风却在清朝前期延续。清前期奢靡之风首先体现在服饰的变化上,以前只有士人才能穿的裘皮衣服,“今则里巷妇孺皆裘矣”。饮食方面,士庶之家请客吃饭,“一筵所需几费中人之产”。丧葬嫁娶方面,富贵之家极力讲求排场,一般百姓也竭力效尤,甚至“卖田以嫁女,破产以治丧”。清政府多次下诏禁止奢靡,但由于吏治日益败坏,八旗子弟腐化,奢风不但未得到抑制,反而愈演愈烈。乾隆十三年,刘大櫆认为国家休养生息近百年,而民生日贫,“风俗日奢”是重要原因。

——摘编自宋传银《论清前期的“奢靡”之风》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9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9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变化与清前期奢靡之风盛行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城市,除了专门的酒楼、茶馆、食店(风味饭店)、肉行、饼店、鱼行之外,还有许多流动商贩,产品包括点心、干鲜水果、肉脯等不下百种。东京城商铺林立,一应俱全,尤其是来自海外的香料铺也出现在街头,说明当时市民百姓阶层也开始使用香料了。宋代政府让各类商人组成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盐、茶等商品具有特殊性,往往会由政府专营。

——摘编自刘永加《唐宋时期如何活跃消费市场》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严峻的局势催生了国货运动,国民政府工商部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官办的《广播周报》专门开辟了无线电问答节目,围绕国货访谈展开讨论。此外,民国时期的报馆、杂志社与出版社等亦聚焦于国货运动,登载了各种有关国货运动的文章、评论、条例与统计报告等。在提倡国货运动的声浪中,多数城市富裕家庭衣食住行的必备品至少部分由洋货变为国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商品的相关状况

时间中国进出口状况
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只有355亿元,不足2018年的千分之二。
1979年中国进口第一批可口可乐,这在当时算得上是奢侈品。此后,惠普、通用、东芝、夏普等品牌陆续进入中国。
1978年到2017年我国出口总额从168亿元提高到15.3万亿元,增长914倍,年均增速为19.1%。2017年中国“双11”购物节吸引了225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第1分钟就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涌入,手机、服饰、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受到海外消费者的热捧。中国人实现了轻松地“买卖全球”,中国则一步步晋升为“世界工厂”,又逐渐转变为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人买卖遍全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消费市场活跃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人买卖遍全球”的认识。
2023-03-22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州地区的社会生活,在晚明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奢靡,去朴从华,新奇刺激,轻视礼教,成为当时城市社会取向。社会各阶层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多样化、享乐化的同时,还对文化生活必需品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生活因此而繁荣发达,纷呈多样。该地风尚往往开风气之先,成为许多地区乃至全国争相效仿的时尚。而到了清朝前期,苏州举凡吃、住、行、玩,都有相应的服务行业和服务设施,达官富豪可以在那里尽情享受,技艺百工可以在那里觅食谋生。市民生活与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他们追求高档次的物质生活,社交形式趋新,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等。

——摘编自韩佳女、姚媛、赖冰清《论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自1760年到180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由10%上升到20%,但这个时期属于城市化的早期阶段,上升速度比较缓慢。1760年的英国,工业革命的范围主要是轻工业,分布在钢铁、煤炭、交通等重要的部门,由于关键的技术问题未得到解决,一时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19世纪是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阶段,在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由20%上升到50.2%,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在这个阶段中,纺织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动力,随着蒸汽机的普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815年时,英国已拥有几千台蒸汽机,英国的棉纺织企业主大部分成了“蒸汽工厂狂”。这个阶段出现了一批由交通运输业带动产量的城市。自19世纪20年代第一条铁路的建成到19世纪50年代铁路网的形成,英国仅用30年的时间,其间,与铁路发展配套的各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牟元军《论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至清朝前期江南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原因。
23-24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上,这段均衡期(16601730年)应当被理解为一段稳步增长而非停滞不前的时期。整个欧洲商业繁荣。西方世界到处都建起漂亮的新古典风格的交易所。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商品市场都在更加高效地运作。银行也迅速增加,比如英格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每一个欧洲国家都修缮道路、扩建港口,并开凿运河、搭建桥梁。直到1654年,柏林仍然不过是小河旁一个拥有五千居民的定居点,但到1740年,它已成了一座拥有将近十万人口的宏伟城市。维也纳从一个阴森的中世纪堡垒变成了瑰丽壮观的帝国首都。

——摘编自[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商业城镇的发展十分迅速。清代中叶直隶、河南、山东商业城镇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达40%以上。商业城镇中人口超过府城者至少有10多个,人口规模超过一般州县城的为数更多。新兴商镇的大量崛起使城市数量大大增加,这些商镇在行政建置上虽然只是一个镇,但其人口规模和市场辐射功能很多已超过一般州县城,其中的一部分在其后的发展中升格为行政中心城市。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可视为流通枢纽和地区性商业中心的城镇有30余个,已超过三省的府城总数,这些商业城镇正在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传统行政中心城市的绝对统治地位。

——摘编自许檀《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材料三   在西方,最早有关明清“停滞论”的表述出现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而后,著名学者魏特夫、佩雷菲特等也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表了类似见解,这些断言使“停滞论”在西方世界得到了一个相当普遍的认同。这样一种超稳定、无变化、停滞的中国社会面相在国内也同样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而有关“停滞论”的反思很早之前就出现了。

——摘编自朱浒《明清中国社会停滞了吗?——中西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华北商业城镇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角度评析明清“停滞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昼夜时间分配在早期中国是一个有关“秩序”的事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明而动,晦而休”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在人们的观念中,夜不仅是恶人犯案的时间也是伤风败俗的机会。为防止盗贼,中国古代一直都有“夜禁”的传统,《唐律疏议》和《宋刑统》中多有“诸犯夜者,笞二十”等夜间行为规定。宋代以后,人们对于时间分配的习惯逐渐淡化,官府的“夜禁”也成为一纸空文。南宋杭州的夜市三四更闭,五更又起,元代的大都热闹非凡。明清之际,江南不夜城越来越多,夜间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摘编自葛兆光《古代中国关于白天与夜晚观念的思想史分析》

材料二   夜生活是近代欧洲城市的伴生物。1617世纪,化妆舞会、跳舞等娱乐活动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那时,宵禁还在,大多数市民还没有介入夜生活。18世纪,餐厅、咖啡馆、小酒馆生意兴隆;娱乐,赌博、跳舞等活动布满城市的大街小巷。到19世纪,英国依然引领世界潮流。19世纪60年代,英国出台了一个“许可法”,规定供应酒水的娱乐场所午夜前必须关门,后来又延至030分。到19世纪末,夜生活已在欧洲社会逐渐流行起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时间的延长,更是为夜生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8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开始赞美黄昏,在诗人眼中,“傍晚”成为了一段美妙的时光。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昼夜秩序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夜生活的特点,并说明夜生活丰富的影响。
2023-01-12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仿真模拟(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后期,蚕桑、棉花、茶叶、丝绸、棉织、陶瓷、玉石、刻书印书、造船、酿酒等生产不断发展;明中期以前的商品流通主要是奢侈品或区域调剂式的流通,其后主要以人们日常需要的粮食、棉花棉布、丝绸等太宗商品为主;隆庆时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一书,列出全国水陆路程143条己所有这一切,促使着一个个地域性商帮在全国各地先后崛起。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商人商帮与地方文化》

材料二   明清商帮的活跃在当时引发了“竞以求富为务”“吾郡或右贾而左儒”的价值观念转变,孕育了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强调“经世致用”、提倡“四民皆本”(“五、农、工、商”称为四民)的学术思潮。该研究证实,在历史.上有商帮兴起的县,当地居民自主创业的概率、选择以私营企业雇主以及自营劳动者为职业的概率均有提升。换言之,即历史上商业繁荣、商帮组织活跃,所形成的传统商业文化鼓励着当代居民的创业行为。

——摘编自周黎安《明清商帮跨越时空的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商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土地交易频繁,草市、集市遍及各地,内外贸易限制大为减少。以李靓、陈亮、叶适为代表的一批士大夫反对空谈仁义道德,提出“义利双行”的主张。发展经济,扭转贫弱是宋代中期以后的社会愿望。为巩固政权,政府的政策导向也避免与社会对立,在民事、经济立法上与前代相比有较大改变。“官中条令,惟(土地)交易一事最为详备”,并规定卑幼未经尊长允许,典卖土地无效。关于遗嘱继承,条款复杂,序列完整,还出现遗嘱继承的真实详尽案倒。法律禁止各级官府借口官需勒索商人,强买强卖;禁止以公务为名,阻滞商旅,盘剥商人。市舶司在外商往来之际,慰劳送别,成为条例;鼓励外商投诉不法行为。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


(1)分析宋代民事经济立法改革的背景。
(2)概括宋代民事经济立法内容的特点,并说明民事经济立法改革在经济上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